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的中国古代戏剧研究,主要集中在史的研究、文学的研究、表演的研究等方面。戏剧本体构成研究少,缺乏整体理论系统的建立,以致中国戏剧研究这个学科还未真正站立起来。目前进行戏剧理论建构所面临的困境是:本土的古代戏剧论著理论基础薄弱,无助于戏剧理论的建立;而西方的戏剧理论是对西方戏剧创作的总结,并不适于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实际。研究与实例证明,戏剧与讲唱文艺是密不可分的,从与讲唱文艺的关系入手,建立本民族的戏剧理论,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由于反映对象较广,面对的观众群和读者群较大,所以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由于生活环境有血缘、地缘和职缘的不同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下层的市民大众的文化精神,正面的为讲究诚信、公正、睿智和义气,负面的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市侩主义;二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遵从的正统文化精神,正面的为忠孝节义,负面的为愚忠、愚孝、愚节、愚义;三是处于最上层的、为少数文化精英所具有的哲学文化精神,表现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的价值、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带有人文主义萌芽之色彩。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三种文化精神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乾嘉时代的昆剧虽仍拥有一定数量的观众--主要是文人学士,但已渐露衰颓之势,"不为大众所喜".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四:其一在于其腔调繁缛;其二在于其文辞偏于典雅;其三在于其表演上不趋时好,不以淫糜吸引观众;其四在于其耻于向花部学习.基于此,昆剧渐呈衰势,到了清末,终被花部所取替.  相似文献   
4.
檀石槐建立的鲜卑部落大联盟是继匈奴国家消亡后的又一个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檀石槐部落大联盟以乌兰察布高原为核心,领土囊括了整个蒙古草原.汗国的牙帐设在高柳北300里的弹汗山歌仇水,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附近的东洋河.  相似文献   
5.
清末北京剧坛昆剧极其衰微,"几如广陵散"。一开始曾成立了一两个专唱昆腔的戏班;后来昆班解散,昆剧只能由昆腔演员在寄身的徽班中偶尔插演一二出,或在堂会中演出;再后来昆腔演员开始改歌他调,昆剧由这些演员在唱黄皮外偶尔演一二出;再后来昆剧演员断档,传统的昆曲折子即自明万历年间进京、在北京流行了200余年的"苏昆"已极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寄生在昆弋班中的一些以华丽的灯彩、砌末取胜的昆腔武戏,而传统的昆剧此时仅仅作为演员习剧的基础存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悲剧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古典悲剧由于在题材、人物、冲突、结局等方面的差异 ,造成了其悲剧价值的不同。如果说西方古典悲剧价值是一个从怜悯、恐惧到崇高的净化过程 ,那么中国古典悲剧价值则是一个从怜悯、悲愤到崇敬的教化过程。作为悲剧价值产生的前提都是“同情” ,但西方古典悲剧价值主要是审美同情 ,中国古典悲剧价值则主要是道德同情。在西方古典悲剧价值的获得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理智上的理解、判断与思考 ,而在中国古典悲剧价值的获得过程中起作用的则主要是情感上的体验、识别与自证。如果说西方古典悲剧价值的获得过程是审美情感从低到高、从平和到激越的一个展射过程 ,那么中国古典悲剧价值的获得过程则是一个从平和到激越又回归平和的圆转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戏曲史上 ,关于花雅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命题 ,在清人那里 ,关于花和雅的区别 ,主要有三种意见 :戏曲脚色之别、戏曲声腔之别和戏班之别。作者认为 ,花和雅的区分乃在于声腔的不同。花雅的问题在近、现代人那里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主要集中在关于花雅的概念、花雅的内容与形式、花雅兴衰的时间等方面 ,作者认为 ,花雅的概念之别仍在于其声腔的有别 ,内容与形式并不能作为区分花雅的依据 ,花部取代雅部的主导地位是在清末 ,而非清中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早期白话小说对女性的态度与才子佳人文学作品对女性的尊重与爱护大为不同,表现为仇恨、畏惧又猥亵的复杂心理.这是由古代生存文化条件下对女性既歧视防范又好之特甚的矛盾心理和市民阶层的文化自卑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叙事学倡导从共时性的角度探讨故事讲述的模式及模式之下内蕴的深层结构,从而达到对某种共同的文化精神或心理即"价值"的认识。以此观照元代"逐臣孤子"类杂剧就会发现:一、其人物是毫无"特性"的模糊存在;二、其情节是淡化和弱化了的"误会"性冲突;三、其"故事"是二元对立的环形结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循环结构隐喻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只是"皇帝轮流做"的改朝换代而已,并无真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戏曲史上,花、雅是一对重要命题。在清人那里,关于花和雅的区别,主要有三种意见:戏曲脚色之别、戏曲声腔之别和戏班之别,而笔者以为花和雅的区分乃在于声腔的不同。花、雅的问题在近、现代人那里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主要集中在关于花、雅的概念,花、雅的内容与形式,花、雅兴衰的时间等方面,笔者以为花、雅的概念之别仍在于其声腔的有别,内容与形式并不能作为区分花、雅的依据,花部取代雅部的主导地位是在清末,而非清中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