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观,是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以“真”的认识价值,“善”的道德价值和“美”(崇高)的审美价值的和谐发展和高度统一的崇高审美范畴,作为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这一现实价值目标的具体价值标准,并以此作为“灵魂工程”建设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价值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全民族精神道德文化的素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崇高理论价值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服饰审美文化 ,一方面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 ,同时也凝聚和渗透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的深层理性意蕴。下面 ,我们便就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中国诗学的特殊关系等有关理论问题 ,谈谈个人的一得之见。一、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比德”审美现象 ,是将中国古代服饰的形制、颜色、文饰、佩饰及质料 ,通过中国诗学的“比、兴”手法 ,全面、系统地社会化、伦理化、审美化 ,使之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物化审美形态。中国服饰审美文化这种普遍存在、突出表现的“比德”审美现象 ,不是一种片面的、孤立的、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德国学者汉斯·科赫在《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深有感触地指出:“在马克思的观点中,似乎还没有哪一个观点曾象这段简单的文字这样在美学理论中引起众说纷纭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1,21(5):46-50
董仲舒以"天命"论、"阴阳五行"说为其哲学认识论的,以"服制象天"、"象天之德"为其方法论的,以"爵弥盛者文弥缛"为其服制文饰法则等的服饰美学思想,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不可移易的"礼乐文化"的规定内涵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饰与世界各国服饰一样,是人类文比乃至审美文比最早的物态化形式之一;是人类在“自然的人化”的过程中,将主体自然即“人”与客体自然相区别的鲜明标志之一;是人在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比的过程中,最易于直观并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之一;是作为物质形式或曰物质文明锐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着诸如政治、军事、宗教、道德、法律、文化等观念形态或曰精神文明的外在感性显现的形式之一;也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外化或曰直观比的审美形态之一.中国的服饰审美文化,一方面体现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对世界艺术掌握或曰艺术掌握世界的本质内涵,我们认为就是艺术地感受、认识、理解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方式.它是以艺术思维(主要通过想象和幻想)为本质特证的.以能动的文艺反映论为掌握方式的,以“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艺术创造活动为中心的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部内容的总和.那么,作为对于宏观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进行艺术掌握的,艺术思维的微观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其间存在着怎样的现象特征呢?艺术思维或曰形象思维能否达到和怎样达到理性认识?它的存在形态和审美形态或者说它的心理形式,与灵感、联觉、错觉和幻觉等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审美机制如何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无疑对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优秀剧作家周喜俊,多年来勤奋耕耘,在戏剧理论与实践上勇于创新,创作出了一批符合时代和人民审美需要的优秀剧作,为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盛演不衰。《曲江情》《新蝴蝶杯》(三本)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当我们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时,包括人们社会心理乃至审美心理节奏在内的整个社会节奏都骤然加快了,因此对于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的审美需要也随之改变。如何整合调节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肌理及其节奏,以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的审美心理节奏,是努力符合、适应和满足时代和人民审美需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首…  相似文献   
8.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4,24(3):188-191
黄绮书学美学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睿智的哲思、敏锐的艺术感悟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黄绮论书款跋》中,他对书法性质、形象美、真和美、风格的阐释,对笔法、墨法、结构的解悟与表述,对书法创造活动如何创新、提高修养等的会心与倡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书学美学思想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这成为黄绮书学美学思想的主要和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有关命题,本身便含有按照艺术的特有规律去感受、认识、理解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的丰富内涵。我们试图从认识和考察这一命题入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实践,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便想按上述思路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河北学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严昭柱《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质——兼与向翔同志商榷》(下简称《论美》),对《再论美的存在和美的规律》(下简称《再论》)一文偏离唯物主义路线的观点和失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中肯批评,读后受益匪浅.笔者同《再论》的作者对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与阐释,也存在着分歧,故本着“争鸣”精神,谨以此文就教于向翔等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