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8年 3月 ,日本风间书屋出版了吉田顺一教授等 7人撰《阿勒坦汗传译注》 ,令蒙古史学界瞩目 ,成为这一古典名著的最新研究成果。众所熟知 ,195 8年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王府家庙内发现了蒙古文抄本《阿勒坦汗传》 ,此后 2 0多年间抄本深藏于图书馆中 ,虽然有人做过介绍 ,但大多数人只知其名 ,罕睹其面。19 84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珠荣嘎先生将《阿勒坦汗传》全文分为 3 93节 ,加以校勘注释 ,并附原抄本的影印件 ,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从此人们得见这一珍贵抄本的真面目。《阿勒坦汗传》以其对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翔实准确记…  相似文献   
2.
风云一时的明代蒙古可汗也先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有关历史论著中.他的事迹或者作为蒙古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叙述,或者在论及明朝政治腐败而招致外患和称颂于谦保卫北京之功时被提到.那么也先曾经成功地统一了蒙古而后却遽然失败、他与明朝的通贡贸易在突然演变为一场大战之后又立即恢复了和平,其原因究竟如何?怎样来评价他的骤然沉浮的一  相似文献   
3.
达延汗六万户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蒙古达廷汗六万户的由来,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并有争议的问题。此文作者考察了蒙元至明代蒙古各集团的变迁,试图指出它们与达延汗六万户的渊源关系,颇有新意。其基本观点是:六万户中的察哈尔万户的前身是元代西北地区的安西王国;兀良哈万户来自蒙元时期肯特山和斡难河一带的兀良哈;鄂尔多斯万户源于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土默特万户的前身是阴山汪古;永谢布万户得名于元代的永昌府,前身为凉州阔端父子的王国;喀尔喀万户的前身为札剌亦儿。此外还有若干具体问题的考订。这些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概况薄音湖(Buyanhuu)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是台湾大专院校中唯一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教学科研单位。1955年政大在台湾复校,即设有边政学系。1969年改称民族社会学系,同年设立边政研究所(硕士班),1990年改名民族研究所。198...  相似文献   
5.
大约从十六世纪中叶起,中国史料常常提到一个被称作黄毛、黄毛达子,或简称为黄达子的蒙古“部落”。据载,他们分布在东部、北部或西部。这个部落为何如此变迁,可能有多种原因:随着早在明朝建立之前蒙古各部落和氏族的不断分裂,可能不止一个集团以黄毛这个名称陆续为中国人所知;或者随着蒙古政治形势的经常动荡,以及  相似文献   
6.
西方著作家们以各种形式转写的一个词:钟根(jünggen),钟肯(jüngken),迥根(jonggen),迥金(johggin),雍根(yohggen),钟金(johggih)等等,这是一些蒙古王妃所具有的一种称号。我打算采用钟根这一转写形式,如后所述,是因为我认为它是唯一正确  相似文献   
7.
洪武元年 (136 8)明军攻取大都 ,元朝灭亡 ,元室北退 ,到洪武末年 ,漠北逐步形成三大集团 ,即东蒙古鞑靼、西蒙古瓦剌和兀良哈三卫。明朝前期对蒙古的政策大致为剿抚兼施 ,积极备御 ,扶弱抑强 ,分而御之。从这一政策出发 ,便出现了明成祖册封瓦剌三王 (140 9)及和宁王 (1413)的史实。瓦剌三王名号出自明朝的杜撰 ,其品级为散阶正一品 ,其中顺宁王印为驼纽金印 ;和宁王号源于元代和宁王号  相似文献   
8.
关于喇嘛教传入内蒙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与西藏发生关系,始于元太宗离阔台之子阔端,西藏的喇嘛教也同时为蒙古人所认识。但是在元代,喇嘛教主要活跃于宫廷之中,对于蒙古社会并未产生过很大影响,元亡后,喇嘛教便渐渐地几乎被蒙古人所遗忘。蒙藏关系中断了二百余年,到十六世纪后期,经过宗喀巴改革过的西藏喇嘛教格鲁派才再度传入内蒙古,此后,喇嘛教曾使蒙古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其影响的痕迹至今尚存。不少学者对于喇嘛教再次传入的原因、过程,以及社会影响都做过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代土默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土默特是蒙古六万户之一,曾经盛极一时,在当时的北方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个部落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章进行了论述,但彼此的观点仍不尽相同。下面拟就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家。 一、土默特溯源 土默特一名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人们对它的由来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都知道,漠南地区土默特部出现的时间约在明代中期,它是如何出现的,是否还可以上溯到前代,对此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经取得不少有益的成果。取得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语言学角度,依靠对音的方式探求土默特与前代某些部落的关系;二是在运用对音方式的同时还试图指出前代某些部落演变为土默特的历史踪迹。应该承认,这些不懈  相似文献   
10.
一明代蒙古史的时间起迄,一般指一三六八年元顺帝退出大都后,至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东蒙古大部归附清朝,总计二百八十余年,基本上与明王朝相始终。其地理范围,包括东蒙古,西部卫拉特蒙古,以及东察合台汗国的诸国,地面。明代蒙古史的内容远不及蒙元时期丰富多彩,有关史料也失之缺乏和零散。但是作为蒙古史中承上启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