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资源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明兴 《社会科学》2002,23(2):20-23
文章认为大资源观由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制度资源构成 ,包括了支撑社会发展的价值性要素。文章认为资源的定义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 ,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基础 ,现代社会需要大资源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2.
移民的身份建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分析了移民身份问题受到学术界关注的一些原因,认为,物理空间的迁移给移民带来了身份危机和身份焦虑感.通过语言的情境性运用、建立移民社团、对地方风俗和社区历史进行诠释以及移民社会运动等身份磋商策略,移民不断重新建构新的身份,以解决在异地他乡的生存意义,最终解决"我是谁"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资源: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小资源到大资源:一种新的资源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资源,即仅仅从经济学特别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资源,把资源简单地等同于自然资源或经济资源。我们把这种传统的、基于经济学或生态学之上的资源概念称为狭义资源或小资源。我们认为,把资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已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精神文化生活严重滞后。本文以南宁市西乡塘区万秀村为例,深入分析居住该村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主要困境以及造成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城市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文化适应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塑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文明的维系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以伦理为本位的,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政治教育三方面的作用整合社会政治秩序、道德秩序.探讨儒家思想作用于社会的几种方式,对我国现阶段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文化模式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壮族文化面临着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转变文化模式的瓶颈。本文试图以壮族文化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为起点,在全球化视阈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框架下,审视壮族文化模式的特点,探索壮族文化未来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7.
扶贫自愿性移民的迁移决策及主体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明兴 《南方人口》2007,22(4):32-38
扶贫异地安置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扶贫自愿性移民的群体特征分析是扶贫异地安置实践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北海市三个扶贫异地安置点的个案研究,在探讨扶贫自愿性移民迁移动机的基础上,对移民主体性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潜在移民成为现实扶贫移民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社会发展加速递增趋势的概念,描述和分析了社会加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就社会加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造成女性在现代科学研究处于边缘地位的科学管道渗漏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结构性障碍和女性自身的障碍共同形塑了当今科学界的性别图式,女性要走进科学领域的主流,除了文化观念上根除性别偏见的影响之外,在可操作的层面上要做到:在早期社会化阶段,要给女孩子树立女科学家的榜样形象,激发她们对科学的兴趣;建立有力的帮助女性从事科研的社会支持网络;制定帮助女性进入科学主流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性、内涵、理论渊源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学术理论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并形成了专题研究特色.但研究过程还存在理论抽象研究强于实证研究、经济决定论色彩偏重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和谐社会研究,应当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把宏观领域的研究与微观尺度的研究结合起来,加强实证研究,突出定量研究,并根据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进程适时地拓宽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