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许川 《21世纪》2007,(10):14-15
2007年6月23日,我随优秀青年工作者、杰出青年代表赴德国考察团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并学习德国在帮助青少年就业方面的先进工作模式。此次,我们有幸访问了德国经济合理化建议委员会、德国经济研究中心、柏林劳动局等就业相关部门,从而深入了解了德国在促进青少年就业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依宪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必然要求。依宪执政的内涵包含四个层面:一是地位层面,即依宪执政既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同时也是依宪执政依法治国的保证;二是对象层面,即依宪执政不仅涉及主体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也涵盖客体即普通公民大众;三是内容层面,即主要有规范权力和保护权利两个向度;四是路径层面,即依宪执政不仅要执行宪法,而且更要依宪立法。只有全面把握依宪执政的内涵,才能深刻理解依宪执政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下旬以来,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取得了可喜成就。然而,两岸的交往主要集中在与北部台湾的交流,南部台湾并没有与北部齐头并进,逐渐成为两岸交流中的短板。随着两岸交往尤其是与北部交往日渐密切,加强与南部台湾的交往逐渐被提上议程。南部台湾不仅是两岸交往的第二大重要阵地,更是推动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许川 《21世纪》2007,(1):12-13
2006年11月中旬,美国教育部长斯佩林斯和助理国务卿鲍威尔率领美国高校校长代表团来到北京进行访问,两国教育部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合作科研语言教学、中小学教育交流以及定期教育磋商等达成广泛一致。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美教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1月17日,助理国务卿鲍威尔与美国著名大学校长一行来到位于北京京广中心的美国教育交流中心,参加了与上海大学校长共同进行的电视电话交流座谈会。北京一方会议由鲍威尔女士与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参赞共同主持。上海方与会成员则…  相似文献   
5.
许川 《21世纪》2007,(12):20-21
海德堡市作为德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作为该市的档案保管部门,海德堡档案馆藏有大量的珍贵资料。2006年9月,海德堡市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 今天,我们来参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感到兴奋。特向社科院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十年来,同志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理论研究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改革开放,面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产生了一批有较高价值、有较大影响的成果,成长了一批有相当水平的人才,为四川的经济体制改革和  相似文献   
7.
在"两岸区域合作"中,如何在合作的区域中进行立法,是两岸区域合作中的重要问题,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实验区的建设也需要法治保障。在进行平潭实验区相关地方性立法的过程,应该遵循三项原则:(一)坚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原则,此原则可以看作是地方立法自主性、创制性的依据。(二)坚持地方职权立法中的"不抵触"原则,即"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原则。(三)坚持地方授权性立法中"遵循基本原则"的原则,相对于地方职权立法中的"不抵触"原则,更加宽松和灵活,使得地方授权立法比职权立法在权限上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实验区在许多方面的创新,客观上要求突破一些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框架,实验区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方面"先行先试"的品格,有以下三种思路:思路之一,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特别授权立法;思路之二,以某种形式将厦门特区的相关待遇延伸至平潭实验区,使平潭实验区的立法享受经济特区的立法权限;思路之三,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用足用好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立法权,在地方立法的创制性、试验性和先行性方面大胆实践,为平潭实验区建设走出一条法治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南苏丹公投是近年较为少见的成功分离案例,它是苏丹内战和平谈判的结果,属于协议式的民主分离公投。苏丹内战本来并不必然导致分裂,但苏丹南北的殖民历史等特性,使得和平解决苏丹内战的道路极为有限。由于苏丹地理位置特殊,境内资源分布不均、南北文化差异过大等内部原因,加上国际社会从中斡旋,公投解决南北争端成了一种可被尝试的且能够被各方接受的选择。然而,与外界的期待不同,南苏丹公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严重的消极作用。南苏丹目前深陷内外交困的局面,究其根源,这与全面和平协议本身的缺陷、过于相信分离与和平的因果关系、外部大国追求自身利益等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反思南苏丹公投,本文认为公投与分离都不是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冲突的良方,而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处理权力与资源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