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谢振华 《经营管理者》2009,(21):233-233
背景:计价模式沿革。①2000年前,采用类似苏联计价模式:固定“量”、“价”、“费”+“工料机调差”,以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最典型的是施工企业按施工等级取费。②2004年5月1日前,深圳市率先采用综合计价,工程造价决定于“综合价”+“取费”,结合“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工程计价主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模式。最典型的是分工程类别取费。③2004年5月1日至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工程造价管理思想,采用“工程量清单”+“综合计价价法”,结合招投标制、合同制的法律法规。投标报价可采用“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或“工程量清单”+“企业  相似文献   
2.
游走在城乡两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变成既回不去又留不下的"夹生饭"温江村,一个3000人的村庄,有100多个青壮年在外地因抢劫入狱,这个地处广西天等县上映乡的偏僻山村,正以"砍手党村"的"名声"为外界知晓。从这里走出大山到广州、深圳闯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谢振华 《西域研究》2024,(2):33-43+170
北魏分裂后,每逢东、西交战,邺下先行“黄黑蚁阵斗”以占胜负。黄蚁代表东魏,黑蚁代表西魏,双方展开阵斗,存活方预示胜利。这是源自西域的占卜术,龟兹、拔汗那等国皆盛行以元日斗戏占验当年丰歉,原理与邺下相同。西域占卜术的东传,隐含着西胡东迁的历史。5世纪末,嚈哒吞灭西域诸国,掀起了西胡内附的高潮;东魏建立后,高欢迁都邺城及招徕河陇边民,再次掀起西胡东迁的浪潮。东魏在晋阳侨置凉州抚慰新民,酋帅与魏末官僚化的商胡被吸纳进政权。多股西胡汇聚邺城,形成了内聚力强的胡人聚落,造就其文化优势,深刻影响了河北风俗。邺下占卜术与太原旧俗,既反映出底层社会的西胡化特征,又折射出北齐西胡化勃兴于东魏且有连续性,是衡量北齐西胡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4.
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106万座,沼气入户率达46.4%,比"十五"期末高12.2个百分点,稳居全国第一; 林权抵押贷款累计余额超过42亿元,也居全国第一; 林产化工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八角、松脂、松香及深加工、玉桂、茴油、桂油、栲胶等林产品产量皆居全国第一; 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面积同居全国第一……以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全国第一",广西林业发展完满收官"十一五".  相似文献   
5.
六朝时期连接海洋与陆地贸易的群体,最初因肤色较黑被统称为“昆仑”,齐梁之际始称“南海商人”。这一共同的身份标签,实际掩盖了群体成员之间地域、身份的差异,其中既有异域商贾,也有本国替主人经商的奴客。南海商人概称的变化反映出海商群体结构的变化,是南海贸易发展的结果。经营策略上,南海商人与高僧结成共生关系,这并非完全出自商人的宗教信仰,而是隐含着依托高僧规避盘剥及获取商机的现实考量。高僧与南海商人同行,受其馈赠进入建康,结交权贵可帮助其扩展人脉,营建法事则为其带来巨大商机,故二者交往不绝。南海商人的贸易网络随佛教传播由沿海深入内地,形成通江达海、往来吴蜀、北上青徐的格局,并与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贸易闭环。  相似文献   
6.
国家首个“扶贫日”已过去。站在这一新的节点回头看,可以发现2014年是各地扶贫新政策迭出的年份--4月,宁夏出台意见,提出扶贫开发六大创新机制;5月,贵州省出台“1+2”扶贫措施;6月,广西出台1个主文件和4个配套文件。其他一些省区也相继出台意见。  相似文献   
7.
南朝刘宋失淮北四州,深刻影响了南北政治地理格局。《北魏尹平墓志》中的“淮荒扰动”指琅邪民王万寿以朐山降魏,由是引发了梁魏朐山之战。朐山既是南朝缘淮防线的咽喉,也是郁洲存亡之根本,故萧梁倾国来争。“郁州刺史”张稷在朐山战后,急欲再立军功,以提高其在朝廷的声望,消弭与梁武帝的隔阂,但贸然禁断郁洲与北魏的互市,纵容部曲侵陵土人,最终招致土人徐道角的刺杀。徐道角背后存在强大的士族门户,即东莞徐氏。徐氏世奉天师道,在郁洲拥有影响力,张稷之死揭示出郁洲岛上的土客矛盾。这两起看似孤立的政治事件,透露出南北对立之际,淮海族群文化的同质性,此即“淮蕃海捍,本出北豪”之谓,而“岛夷”是“淮夷”的延伸,是陆地文明走向海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