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变化是非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格局的形成。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出发 ,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 ,发展非国有经济面临着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 ,我们重点考察了闽西连城县庙前非公经济区、上杭县南阳轻工集团和上杭县特种变压器厂等非公经济发展的典型 ,就观念变革与闽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过去和未来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并提出来求教于方家。一、“红与黑”———闽西非公经济发展的观念背景作为曾经是中央苏区一部…  相似文献   
2.
从现象看,手忙脚乱源于生活失序,生活失序源于人心失序、自性迷失,进一步则由于人道退隐,其最终根源则是天道退隐.或者说,由于不信天道,人道由人自我确立而陷入意志之争,由意志确立生活之序而放纵知识、欲望,从而造成人心及生活失序,人人忙个不停."闲"是对"忙"的超越,是无序生命的有序化,是秩序的呈现;从根源看,"闲"是天道、天理呈现于世界,流行于人世、人心,是人道呈现.  相似文献   
3.
贡华南 《东岳论丛》2019,40(10):171-176
"不倦"是古典时代的"通德"之一,也是理想的存在方式。以强大的爱敬为其基本态度,以坚定的信念与专一坚韧的意志为其基本品格,以深深扎根天地万物而不以己自限为其根基,不倦指向自我的超越与对他者的拯救。我不倦,也使民不倦,这是古典时代的理想。现代人以"个"为"体",以"己"自限,虽富虽强却注定远离不倦。甚而,欣赏倦、赞美倦成为时代品味。于是,现代人之倦意注定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4.
新世界秩序问题几乎是和人类文明同时产生的。古代学者就常常提出和探讨这一课题,包括古希腊和中国在内的世界几个主要文明发源地都有这方面的文献记载。理论贡献最大的可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哲学家创立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的认识论。柏拉图幻想着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人与人关系融洽美满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见解则是承认社会阶级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冲突和紧张,同时认识到人类知识在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自我”是费希特早期知识学的核心概念,在知识学论域内,其实质是一种非人格化主体的“本原行动”。“自我”作为起点的逻辑演绎过程中,通过自我意识的绝对表象能力,达成自我价值的先天性赋予,实现伦理善的实践性塑造,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共同价值观追求。“自我”哲学为费希特共同体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而塑造共同体价值观、推动共同体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是对共同体全体成员开展教育。费希特的共同体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当今共同体价值观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罚执行具有法治性和社会性,既需体现法律强制惩戒之标尺、尊重刑事法律教义科学性和诉诸法治理性发展,也需体现社会政化之规范、尊重刑事政策民主性和诉诸民众治理犯罪经验。随着我国刑罚执行的嬗变,价值理性、社会功能、内容设计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都预示了刑罚执行的社会化转向。而刑罚执行中社会力量的不断介入,尤其是社会工作者行动的大量出现及其共同体意识的成熟发展,也促使刑罚执行社会化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累:轻与重     
忙人秉性不足,以取物于身心为安.所取压迫、主导身心而致累.忙人在世,一方面自己找累,另一方面互相拖累、连累,其结果是人人不免乎累,人们注定受苦受累,累成为当代人普遍的命运.取物而背负物,物重而致人累.物重乃人使之重,重物轻己人故累.累由聚物于心,物重人轻而起;不累则反之,散物而使物轻人重,物不移人,自然轻松.自重而轻人则己不累而人累,自重而轻物则人不累而物累.人累、物累则己终不免乎累,自重而重人,自重而重物,物我、人我各不相累.  相似文献   
8.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思想中"知"的范畴与近现代知识论中的"知识"概念不同,它首先是一个标志着人与万物、他人交往的实践范畴而不是主体内在意识状况的概念."有知"不仅指人对世界具有了解,更重要的是指通过交往而对世界具有情感态度与相应的行为方式."知"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存在关系,它原则上是一个属人范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表明了"知"与人的这种内在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包装是消费社会中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因而可以以"包装"现象作为切入口,研究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状态和意义.传统文化正是包装中无限延伸出的所指中的重要的一部分,由此,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中一方面被解构、被遮蔽,另一方面又生成着被彰显的契机.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我们要有信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