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威略论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振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随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有兼人之才;二是忠于隋朝,并且没有大过。苏威在隋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在“开皇之治”中,有苏威的功绩。对苏威的“晚节”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略论马周     
马周是唐朝有名的贤相。他足智多谋,匡正时弊,多次上书言明得失,使“贞观之治”大放异彩;他对京城长安的建树颇多,留芳千古。  相似文献   
3.
在李(责力)(徐懋功)评价中有两个问题:一,怎样估价李(责力)在瓦岗军中的作用;二,怎样看待李(责力)的投降唐王朝。有些同志认为李(责力)在瓦岗军中支持李密,就是地主阶级篡权;李(责力)在瓦岗军失败后投降唐王朝,就应该否定他。本文对上述两个观点提出商榷,并认为李(责力)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 一、李(贵力)对瓦岗军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葛翠玲同志在《唐代“制举”、“殿试”辨》①一文中,对我主编的《隋唐文化史》关于“制举”、“殿试”的一条解说,提出了很好的商榷意见。这里,我就唐代科举中的制举与殿试,略谈个人的一些浅见。唐代科举制度主要分常举与制举两种。常举是按“常贡之科”经常举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制举是由皇帝临时特诏举行的科举考试,即“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②。天子下诏举荐人才来源于汉代。但作为科举中的制举,直至唐初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二月,设志烈秋霜科,韩…  相似文献   
5.
<正> 西魏北周(535—581)是鲜卑族宇文氏掌权的两个封建王朝。在其汉化、封建化改革的过程中,继承了北魏入主中原后的意识形态,也继承了魏孝文帝等人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笔者试就这时期的社会思潮略加探讨,以求教于读者。魏晋南北朝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春秋战国之际兴起的儒学,在汉武帝时被定为一尊。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使儒学受到冲击。佛、道二教乘时发展,逐渐与儒学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同时又相互交融,为各国统治者一并或分别利用。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呈现出玄学、佛教、道教与儒教思想混合交融的形势;而北朝则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一649年),政治比较清明,这是史家一致称誉的。但是,对贞观之治与政治清明的关系,政治清明究竟表现在什么问题上,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笔者认为唐太宗以“亡隋为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的若干改革及其政策,是促使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而其核心则是政治改革,贞观之治的精髓是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7.
唐高宗昏庸懦怯,这在史学界早已成为定论。陈寅恪说“高宗本庸懦之主”,岑仲勉说唐高宗“昏庸”,范文澜说唐高宗“昏懦”,类似看法不胜枚举,因而唐高宗在唐史中的地位几乎完全被抹熬。如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认为,从655至705年是“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年”,近年出版的十院校教科书《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长达九十余万言,提到唐高宗  相似文献   
8.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对他的评价,当然主要应该在政绩方面,近十年来,笔者曾多次论述唐高宗在位期间,能任贤纳谏,生产在发展,疆域有开拓,其雄才谋略虽不及乃父太宗,但并非昏庸无能,他让武后参与政事,亦非出于懦弱。唐高宗的历史作用是应该肯定的①。而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贡献,迄今却鲜有专论。因此,本文试就唐高宗在这方面的成就进行探讨。一、兴办学校,提倡科学学校是发展文化的摇篮,在高宗统治时期,学校教育出现了蓬勃兴旺的局面。永徽元年(650)六月,高宗下诏说:“殷、周创基,教学成本”,借古喻…  相似文献   
9.
论武则天的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很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辉煌功绩与严重过失,同样引人瞩目,迄今令学者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我们评价武则天的功过,应该根据确凿的史料加以论述,并且要功过分明,既不能以功绩替代过失,亦不可用过失抹煞功绩。今读刘炬、刘鸿雁的论文《武则天是成功者吗?》(以下简称刘文)①,感到有些偏颇之处,故撰此文,请二位学者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武则天的功绩我们评价武则天的是非功过,主要应依据她参与执政,特别是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以后的功绩,看她当权时期政治是否清明、生产是否发展、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对武则天“荒淫”与“残忍”说,进行了深入辨析;认为“荒淫”与“残忍”,不能成为否定武则天的理由。评价武则天主要应依据社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