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四千年的政治实践中,其实有很多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的智慧与哲理.但一百年来,知识分子的眼球却始终绕着西方转.理论塞满了脑袋,常识却诿置泥土.主义一个接一个捡来,问题却一个一个丢弃,最后弄得"错认它乡是故乡",中国的河枯鱼烂也就为时不远了.这就是民主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修辞立其诚”。 这是儒家对于立名的态度。这种慎重,曾经深深影响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学人。西学译介第一人侯官严复,在译名问题上,就有过“一名之立,数月踯躅”的感叹,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态度,自然不仅是因为译事之难,更是一种对学术人生的敬慎与谨严操守。  相似文献   
3.
在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简称“两高一优”农业)。国务院也作出《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国务院的决定,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海市农业的发展历程,更深刻地感到中央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一、坚持改革,抓住关键,正确处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农业,要求农、林、副、牧、渔全面地向“两高一优”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坚持“以粮为纲”,砍掉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否定种植业和畜牧亚以及各种植业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关系,其思想根源是形而上学,其结果则是粮食产量不高,即使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诧后“抗战建国”国策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四千年的政治实践中,其实有很多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的智慧与哲理。但一百年来,知识分子的眼球却始终绕着西方转。理论塞满了脑袋,常识却诿置泥土。主义一个接一个捡来,问题却一个一个丢弃,最后弄得“错认它乡是故乡”,中国的河枯鱼烂也就为时不远了。这就是民主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修辞立其诚". 这是儒家对于立名的态度.这种慎重,曾经深深影响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学人.西学译介第一人侯官严复,在译名问题上,就有过"一名之立,数月踯躅"的感叹,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态度,自然不仅是因为译事之难,更是一种对学术人生的敬慎与谨严操守.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的裂变--以孙中山与苏俄关系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角逐的结果,也是选择在华国际的势力,尤其是在与苏俄的物质援助及意识形态输入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孙中山对政治的纯技术化对待的产物。这一转向,预示着近代中国由传统的道德政治向现代的技术政治的转型,它将中国带入欧美霸权与苏俄霸权两极对抗的世界权力结构之中。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在为中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苏俄国际战略的牺牲品,民族主义与利害关系的亲缘由此得以充分体现,它所遗留的政治后果还有待进一步清理。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中国无政府主义自由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绝对自由理念,是在对政府、社会、法律的消解过程中建立的,这种建构模式所内含的现实批判因素挤占了学理的创造空间,而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卢梭资源又将他们带向终极革命的道路,从追求绝对自由一个极端走向了绝对专制的另一极端,自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