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邬国勋 《云梦学刊》2008,(6):132-13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就是解放生产力。中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共90年。它可以分为三个三十年,刚好是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19年至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按客观规律谋事、办事,社会就和谐,就健康发展,人民就满意。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人。他多次应试不第,四十岁开始政治生涯。一生中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与回民起义,也与阿古柏集团及英、俄等侵略势力作过斗争。官至军机大臣、通商事务大臣,被赐予二等候爵。虽然大器晚成,却是一个可与曾国藩、李鸿章并提的著名人物。邹弢在《愤言》八首中,曾以“惟楚有材敢致帅”的诗句来称赞他。左宗棠杰出的军事才能,爱国主义的政治见解,全面而系统的经济思想,都有专文论及。本文只就他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反映出的经济思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史学从来饶有兴趣,甚至可以说他与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毛泽东八岁至十三岁在家乡读私塾时就酷爱经学、史学。他最爱读的是《公羊春秋》、《汉书》等史籍。课余,他最爱看的是《精忠传》、《水浒》、《三国志》、《隋唐嘉话》等历史小说。这段时间,他精读了《史记》、《日知录》,背诵了《左传》不少篇章。1910年,在湘乡东山小学读书时,萧三借给他《世界英杰传》。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传记,对拿破仑、彼得大帝、恺撒等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还在讨论中。虽然众说纷纭,但各种意见都有一些道理。这里只想就统治阶级制订和执行的政策(主要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发点议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对生产关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1840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闯入中国海域,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刭1842年8月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次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过程中,在趋利若鹜、贪婪如豺的外国侵略者面前,清政府部分官僚闻风丧胆,妥协投降;也有不少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官员和各族民众一道,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船坚炮利、恣意妄为的洋鬼子斗智斗勇,谱写了一章爱国主义的壮烈乐曲。今天,我们重温一百五十年前的历史,要为那些曾对保卫祖国主权、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血洒疆场的英雄们高唱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除积患振国威,大义凛然十八世纪初,英国即开始在中国贩卖鸦片。十九世纪初,鸦片输入量急剧上升,在中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岳阳楼到底建于何时,岳 阳楼名称始于何时,以及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等问题。论述了洞庭湖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 大机器工业发展起来以后,教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特别是生产已经“智力化”的今天,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外国有的科学家说:今天的教育情况可以决定明天的科学水平;明天的科学发展可以确定后天的生产水平与性质。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时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今年八月,他在会见澳大利亚弗雷泽总理时又说:我们的国家很有希望,现在关键是培养人才问题。没有知识办不好事情。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苏联的斯特鲁米林对列宁格勒的工人作了抽样分析,发现这些工人增高一年教育水平比增加一年工龄提高的“工作单元”为2.6:1,他得出的结论是:“国民教育是非生产领  相似文献   
8.
在历代帝王中,重视法律制定与法律宣传教育,运用严刑酷法治国安邦,明太祖朱元障可算是个典型.对于他的制定法律、宣传法制,史家们基本上给予肯定,但对他的重典治国则褒贬不一.褒者谓明初“守令畏法,洁己爱民”,(《明史·循吏传》)全国上下“令行禁止,若风草然”,(陆容《菽园杂记》卷五)以至“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明史·循吏传》)贬者则说朱元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2)朱元璋“草菅人命”,“一人有犯,殃及全宗,犯一人,杀一片,这是历史上大肆株连的最恶劣的纪录”.(黄冕堂:《明史管见》卷一)世界上任何人办任何事,办得好的不可能十全十美;办得坏的也不至于一无是处.因此,唯物辩证法反对肯定一切,也反对否定一切.而要对事物作具体分析,确定其主要方面是什么,从而认定事物的性质.对朱元璋重典治国,要了解其全部过程,掌握住全部情况,从实质上加以分析,肯定其积极的一面,批判其消极的一面,才利于总结历史的经验,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科学报的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组稿、编排到印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稿件内容的质量和刊物的特色是编辑们孜孜以求、努力的目的外,这种质量的形式表现,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刊物的版式设计也是编辑们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萨多夫斯基在《一般系统论原理》中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事物,它的属性不仅是由其个别元素的属性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其结构的属性,由所考察客体的特殊的综合性的联系决定的”。学报文章前后的编排以及编排后诉诸于形式的版式设计就是这种影响整体系统的结构方式。恰如一栋建筑,设计师们除了体现该建筑的目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10月8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他在幼年时期跟随大哥苦读过四书五经,十七岁时考上了秀才。由于当时维新之风劲吹,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一股潮流,使得陈独秀走向社会即接触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所以他参加革命活动较早。从1901年到1906年,他先后在国内外组织过“科学图书社”、“中国青年会”、“岳王会”等进步团体,创办过《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无锡白话报》等鼓吹反对封建专制的报刊。1911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局部的、影响不大的。从1915年创办《新青年》开始,他投身到了对全国有影响的革命活动。1915年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这段时间是陈独秀在政治舞台上表现非常活跃的时期。这十二年里,1923年是分界线。23年以前是他的前期,23年以后是他的后期。前期功大于过,后期过大于功。他的前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之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