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而上学即哲学:无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也无不是哲学的形而上学。这是我的“形而上学”观念。我是从我的形而上学观念或视角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的。那么,什么是我的形而上学观念呢?《周易》的卦象,都有其内在之理。理与卦象统一不可分,构成一个共在系统。其质的规定就是卦。所以卦既是卦象,也是卦象之理,理统摄且扬弃卦象成就一形而上之道。与此相对,卦象的直接性本身即成为形而下的东西。所以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者,以卦象为用之谓也。整个《周易》的学说,都是以卦象为中介,揭示其中的形而上的吉凶、祸福…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法 直观与逻辑,本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东西,从而要论直观与逻辑的统一,也必须意识到这是在二个不同层面上的实在性的统一。诚然,我们知道逻辑之为逻辑的内容,要靠对它的直观。但我们要知道直观之为直观的内容,又何尝不靠对它的直观呢?就这二个不同直观的对象--直观与逻辑说,如果它们原本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东西,则现在它们仍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东西,并不会由于我们对它们的直观而成知,便有任何的改变。然而当人们谈到直观与逻辑的相关性与统一时,却往往都将它们视为认识-层面上的二个对立面来看待。于是认识便被分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以前存在过的形式逻辑、范畴逻辑和语义逻辑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它们都未能全面地解释人知。全面的人知原理作为逻辑原理,应以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真谛为基本原则,将逻辑原则与直觉—体验原则,知与情、非审美之知与审美之知、形式逻辑、语义逻辑和范畴逻辑都统一于一个原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人知。所以,这种统一构成了重建全面人知逻辑原理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的主要論点,是認为历史唯物主义不应当包括在哲学之中。这个观点,早在很久以前,刘丹岩教授即已在本校哲学教研室提出了,本文就是在这种啟示下經过研究写成的。  相似文献   
5.
1.凡为人所称道的一切实在性,如自然、社会、思维、艺术、宗教、哲学、科学和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其中的一切个别事物,都是对人显现着的实在性。而对人显现着的一切实在性,都是为人的意识所显现,从而它们在这显现中,都是意识。万物皆备于我,这说的是:对人显现着的万物,都是在意识中而为意识所显现的万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中华民族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化传统,集中凝结于儒学精神之中,因此对儒学精神的辩证吸收,便构成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关节点。由此会自然地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必须与中国传统的儒学精神合流,才能内化于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一切行为的内在指导者。这是可能的吗?回答是肯定的。从表面上看,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时代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的阶级斗争。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同时,正象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上每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以它先前的思想为前提,都是和解决以往思想提出的问题密切相关的。这就是说哲学思想的发展也是有内在的思想逻辑的。关于哲学思想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这一方面,许多哲学史著述和论文都作了充分论证,我不赘言。本文只想从思想逻辑结构方面谈一谈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线索。这只是一种尝试,偏颇之处定有许多,望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黑格尔,我们便想到辩证法,说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不是单独论述的,而是体现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内容之中的。那么,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其哲学体系的内容统一起来看,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的哲学反思与重建——读《塑造论哲学导引》邹化政历史即将迎来跨千年的世纪之交。在现实层面,人类文化的变迁和社会问题异常突出,关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许多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迫使每一位面对历史和现实深入...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人的创造物,都体现人制约其社会实践创造性的精神原则。人类文明,凝结为人类的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内在核心见之于学理,就是哲学。所以,要研究中西文化各自的基本特点,必须首先研究中西哲学各自的基本特点。中西哲学各自的基本特点,可在它们各自的本体观念中体现出来。西方哲学从古到今基本上只满足于抽象本体自身——自在本体,体现的是一个抽象的主体原则;中国哲学,到宋明理学为止,其本体观念一贯是一个道或理的观念,探求的是一个自为本体的实在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