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1.
安徽具有自主创新的良好科技条件和产业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推动的原则。立足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力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相结合,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研发、中试、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投入高、消耗高、效益低的粗放型生产力发展方式,实行投入产出率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高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的动态的客观过程,人们不能超越历史按照主观愿望设计并实施理想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努力,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效增长。因而,科学地分析转变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的发展是曲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生活居住方式客观演变的过程。城市最先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军事防卫的堡垒。由于人口的积聚,逐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四周筑墙谓之城,有买有卖谓之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又成为手工业中心。在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城市的兴衰主要取决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战争的需要,城市规模和分布相对稳定,由于那时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的集聚程度比较低,对广大乡村经济辐射能力薄弱,众多村落仍然是不依赖于城市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4.
邹彦林 《学术界》2001,(1):41-45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省区之间发展差距的继续扩大 ,我国经济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省区经济的系统性和自主性特征更加明显。面对 2 1世纪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要求 ,科学地编制省区“十五”及 2 0 1 0年发展规划 ,实现省区中长期规划的创新 ,对于加快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顺利实施全国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区中长期规划的创新 ,实质上是省区发展战略的创新 ,在制定中要注重视野的开放性、理论的突破性、实践的针对性、体系的完整性和适…  相似文献   
5.
“两淮一蚌”是皖北地区工业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三座城市,应加快构建“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圈,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强化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皖北地区协调发展和奋力崛起的龙头,从而在全省形成以合肥城市经济圈为主中心、以“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圈和沿江城市经济带为副中心的重点突出、南北联动、共同支撑安徽快速崛起的多层次经济增长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相比,体制不同,运行机制也不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观点、思路和做法,很有必要重新思考和认识。这里仅就省区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关于“资源导向”问题这里讲的资源特指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大体是按资源分布展开的。各省区特别是中西部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在研究和规划经济发展时,也习惯于围绕资源做文章,由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资源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虽有某些可取之处,如在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不够发达的情…  相似文献   
7.
按照区位相近原则规划的城市经济带(群、圈),如果缺乏强势的经济集聚中心和优势产业的支撑,就缺乏应有的属性.构建城市经济圈.要致力于形成和强化投资热点效应.利用热点效应集中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城市经济圈是同土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必须与国土主体功能规划相结合.安徽应该按照一主,多次、立体型布局的战略思路,构建以沿(巢)湖经济圈为核心、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一个核心、两个城市群"的"三沿"省域城市经济圈,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多层次、全开放、立体型、跨越型、现代型的主体功能区布局,强化安徽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中的整体竞争、规模竞争、创新竞争和体制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战略的模式及目标选择是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机械地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无所不包的计划,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模式,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难以体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本质要求。正是在区域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新的关键时期.安徽确立了赶超全国人均GDP的“九五”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创新,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以赶超全国人均GDP为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首先,赶超全国人均…  相似文献   
9.
安徽具有自主创新的良好科技条件和产业基础.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徽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推动的原则.立足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力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相结合,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研发、中试、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