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贵州仡佬族小说家王华的边地叙事开拓了文学中的乡村意象。她把道德失范引入假想性和象征化的纯文学写作中,并后设了一个异质的乡村空间。这个失范的空间隐藏着令人心忧的破坏力,给乡村的主体精神造成了致命的伤害。王华把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扩展到乡村文化的思辨上。其中的理论构想、思考洞见和艺术形式,对于探索传统和道德、性别和欲望、正义和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实验性的材料。由此,我们得以在人和社会的关联中进行反思,在反观城乡变迁的具体情境中突破现实问题,致力于创建积极的人类精神和实践品格。这是王华边地叙事的抒写旨趣,也是她作为一个乡土写作者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2.
以反讽式基调描写最后一个仁义之子之死的《小鲍庄》,对于王安忆而言,既是偶然本天成的写作,也是深层发现下的必然所得。认识这一点是理解《小鲍庄》的前提,因为要对文本展开探询性思考并挖掘潜藏其中的道德之思,首先就要明确该文本写作的成因。王安忆曾推究《小鲍庄》的成书原因,认为该作是其乡土岁月下的沉淀,是纠正偏执的智慧之思,是通达人世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城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孙惠芬绕不开的一个写作主题。面对城乡变迁中出现的颠覆传统伦理的变化,作者凭借自我经验与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体验,并通过把握自己情感反应来对传统生存伦理和现代经济理性之间的纠葛,血脉亲情弱化和孝道伦理变迁,做出关注具体情境的关心关怀式的情感书写。女作家孙惠芬就此亮出了一种具有关怀伦理思想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4.
茶壶·符码     
正红色年代的提壶纹饰随着时代的发展,提梁壶的设计理念、选材用料、造型工艺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众多的改变中,提梁壶纹饰的改变是最引人注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纹饰造型的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华古老民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对市场经济中农民所经历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转变以及所经历的道德问题格外关注,反映在她们写作文本中的一方面是延续"寻根文学"对传统伦理道德信条的思考,一方面则揭示与呈现农民生存形态与伦理形态的种种变化。由于她们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乡土社会的变迁,避免写作者惯常采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这使她们更多从日常生活的维度看待农民违背乡土伦理的欲念和行为,从而深刻揭示社会新伦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人们对乡土伦理变迁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茶壶·故事     
正说起提梁壶,那就不得不提到苏东坡。传说提梁壶最早出自于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之手。苏东坡晚年弃官闲居蜀山,不但恣意妖娆旖旎之景,还忘情吃茶品茗之间。蜀山之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的「碧泉好水」,还有国内争求的「紫砂壶」。这三样圣物齐聚于此给不得志的苏东坡平添了怡然自得、物我皆忘之感。但苏东坡却仍然感到美中不足。究其原因乃是紫砂壶容量太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女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涉入乡土写作,反映在她们文本中的是:一方面揭示历史情境变迁下伦理的偶然和道德的无常,一方面依据性别意识去辨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伦理。她们思考伦理问题的模式,成为她们在乡土写作中惯常采用的逻辑思维。其中的温情之力,情境道德思辨、超性别意识可以为我们理解她们对寻找一种恰当的道德态度以面对乡土背景下之道德问题所付出的思考和辛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