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商品的价值,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品的有用性抽象掉了.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资本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社会使用价值这一经济范畴,而这一范畴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忽视了."并提出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三点:"一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指的也是物的有用性,即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二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在近几年来出版的有些教材和专著中,尽管具体的叙述各有特色,但其基本论点和论证步骤大都是相同的。①简单点说即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3.
张维达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修订版),在着重阐述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对经济关系进行质的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重视经济关系的定量分析和图示说明,书后附有计算题及其计算提示和答案。这是该书的一个特色。这些计算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该书1985年5月第7次印刷,印数已达五十万三千多册。  相似文献   
4.
商品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三种历史形态,分别以个体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而都具有商品生产的一般属性。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二重性,经济学界在相当长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不存在价值增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积累的实现要求相应的物质条件。列宁在概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时指出:“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和新颖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物质条件和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论述,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论述对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可否用于扩大再生产,在经济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认为折旧基金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同志,有的认为马克思对折旧基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剩余价值理论》中三次讲到折旧基金是积累基金或可以当作积累基金使用,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没有经过马克思或恩格斯的重新加工整理,而是按照手稿的原来样  相似文献   
7.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由此,不仅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且劳动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力再生产方式和劳动者收入的形式出现了新的特点,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在这种新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劳动力价值量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李嘉图的级差地租量的三种表述和评论在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李嘉图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但是,在一些论著中,对李嘉图的级差地租量存在不同的表述和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级差地租是劣等地所调节的价值和中上等地的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苏联有的论著认为:“在李嘉图的解释下,……凡是比劣等地稍为优良一些的土地,都应该产生额外利润,这个额外利润是劣等地所调节的价值租中上等地的个别价值之间的差额。”我国有的论著认为:“李嘉图指出,……劣等地上所耗费的劳动即所谓最不利条件下的劳动,就成为决定全部农产品价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学的论著中,关于划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界限,有不同的表述和解释。大家都承认,生产过程在原来规模上重复就是简单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就是扩大再生产。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生产规模”的含义。下边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劳动力价值量变动的总趋势,经济学界存在“上升说”与“下降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我国研究劳动力商品理论的第一部专著李长华的《劳动力商品理论与现实》(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李著”,引文只注页码)。试图证明劳动力商品价值从长远来考察,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