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保障民权与改善民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任何以改善民生为借口拒绝保障民权的做法,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原因很简单,若改善民生成为恩赐公民的慈善行为,民众只有仰人鼻息,感恩连连,而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若不能制度化、程序化与法治化,谁也难以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不会被抛弃,不会异化为小部分人谋利的工具。空洞的民权诉求,如果不尊重民众的经验感觉,不伴之以民众利益的切实改进,很难有号召力,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推动社会正义了。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里认为新君主必须在自由的起点,凭其德行创构政治秩序;德行内涵恶行,君主必须在特定界限内深谙此道,方能确保秩序稳固.马基雅维里对德行的颂扬意味着政治是非道德或超道德的,现代政治肇端于是.但君主生命的有限性以及人类的腐化本性,足以颠覆君主创设的新秩序.惟有实行共和制,以制度化的形式实现德行的分散化,并在共和制中容纳专政的因素,才能确保秩序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牟宗三认为,其所处时代的脉搏为政治浪漫主义;革命哲学基础为经济决定论,这种经济决定论既造就了非人的观念,也蕴含着神性的因素;建国乃是建构民族国家,实行宪政,唯有真正的政治家才能担当这一使命。牟先生的思考对当下中国政治转型颇有助益,但其早期政治思考中也不乏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4.
女权主义是近代以来颇为重要的政治思潮,先后掀起两次浪潮。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认为,女权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而不是哲学运动。作为社会政治运动,女权主义无需形而上学来证成,而需要通过改良逐渐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女权主义者无论是诉诸普遍理性还是意识形态批判或解构主义,都易于陷入哲学基础主义,使社会运动变成形而上学范畴。女权主义者应该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共同体,并在这一过程中重塑人们对女权的认知,制造新认同。不过,罗蒂的方案亦非完美无缺,他没有超越自由主义公私领域的界限,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又赋予想象力以沉重负担,忽略了理性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5.
古典实用主义者比较关注宗教问题.他们否定了理性宗教的可能性,把宗教奠基于个人体验,并倡导宗教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但新实用主义者罗蒂认为,宗教问题不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而是文化政治学问题.无论就终极关怀而言,还是就政治上的反教权主义而言,宗教都应该私人化,必须将其从公共领域中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6.
儒家宪政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探讨儒家与宪政关系的政治思潮,其核心是发掘传统儒家控制王权的思想与行动,以此回应西方宪政实践的传统背景。这是一幅非常有诱惑力的政治图画,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想象力。但是,儒家在传统中国控制王权是失败的,而其教化出的民众之精神也与宪政所需要的公民不相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应在确保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宪政民主制度。对此,儒家贡献甚少。儒家比较规整与踏实的出路是回归私人领域的生活儒学。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本认识。它包含了我国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由浅入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丰富了中国传统自然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统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复合生态系统”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辩证逻辑主线之中;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积极建设“美丽中国”等四个方面,并具体落实到全面推行“河长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共享绿色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孟子在对"礼崩"所象征的社会政治秩序崩溃的反思中,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制度安排和秩序规范;通过对"乐坏"所写照的文化秩序坍塌的反思,阐述了他的人性论思想,并以之作为其政治哲学的价值依据.儒士既是"王道"、"仁政"制度安排和秩序规范的实践者,也是人性论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9.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实现了市场和社会的自主性,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了条件.服务型政府的本质是为公民服务,"群己权界"是其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经济集聚和乡村振兴作为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重点问题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虽然现在脱贫攻坚任务业已完成,考虑到"贫困陷阱""顽固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实现传统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破除连片特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桎梏和防止返贫的关键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集聚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但对邻近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对称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同时具有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特征。作者以西部经济最活跃、贫困问题相对突出的川渝地区218个区县为样本,将反映地理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全部样本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的增收减贫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存在路径依赖和"滚雪球"特征,具有长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但其短期效应并不显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是较长时期内地方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重点。对传统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两类地区分样本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非对称性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的特征,经济集聚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边远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恶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在肯定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积极作用的同时,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后脱贫攻坚时期,既要不断增强经济集聚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经济集聚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在减贫效果上的差异,合理调整政策,有意识地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和深度扶贫政策相结合,切实做到持续改善贫困县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