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状况,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信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的状况是,高信任与高不信任共存,大学生对中央政府、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信任度高,对抽象问题的回答总体较为积极,但在基层政府及其官员、对政府自身管理水平和具体政务等方面,则表达了相当程度的不信任。对政府的信任超过了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对法律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给予了较高的信任。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状况,受家庭背景、个体状况和传媒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主义运动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容和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人民夺取政权;在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改革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多元化发展诉求;在新时代,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提高国家"硬"和"软"的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在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达成了社会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与权威就在于它拥有了公民的政治信任.考察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任度可以从功能替代品、行为指标、言辞指标等三种指标体系来诊断.借助于这三种指标体系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苏联社会是一个政治信任缺失的病态社会.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以稳定著称,但是由于苏联社会政治信任的缺失,这种稳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假稳定.  相似文献   
5.
正形式主义的大量存在,不仅不利于苏联政治的健康运行,而且也成为苏联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障碍,甚至可以说,它是苏联解体、苏共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逢迎拍马成了政治忠诚苏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等级鲜明的科层制官僚体系,而干部任命制、终身制更是强化了官僚体系的等级结构。由于上级掌握着对下级干部的录用、晋升与奖惩的权力,而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只是名义上的,这就在苏联直接促成了唯上的官场文化,即只对上负责,并赋以政治忠诚;而对下、对群众可以不负责  相似文献   
6.
7.
评容闳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郝宇青中国近代史,是落后、挨打的历史,这在现代国人的心灵中还蒙着阴影。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近代史的另一面:中国人在落后挨打中,不得不把那顶“天朝大国的帽子摘掉,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文化,并努力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历程。在...  相似文献   
8.
王海建  郝宇青 《学术界》2024,(1):97-105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态。数字技术以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重构社会治理方式,即在治理中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优化升级治理过程、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多场景应用。数字技术对效率优先原则的追求和强化,使数字治理的生发和走向受到技术逻辑的控制和主导,遮蔽了其价值内核:公平原则。这表现为,数字技术“窄化”治理数据信息、“非中立化”治理决策行为、抑制人的主体性发挥、扩张政府和企业的权力等。公平作为内嵌于数字治理之中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性内核,是数字治理的应然目标和实然追求。因此,要想真正“解放”数字治理的“生产力”,需要通过完善治理数据信息、规范治理决策过程、推动人的主体性建构和限制权力无序扩张等途径,追求数字治理中效率与公平的“互构”,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算法在社会领域不断地催生应用场景革新、推动生产生活变革,建构和映射着社会存在。但是,在算法赋能社会治理的背后,算法陷阱、算法黑箱、算法权力等问题暴露出算法的不确定、伪中立和价值缺位,算法赋能的负外部性不容忽视。对算法赋能社会治理的负外部性的纾解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理过程,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算法环境的复杂性,重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整合多元主体,合力规制算法向善,采取有包容、可持续、有温度的智慧性治理,以真正实现算法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丰富数字化新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一些政府及其官员的失当作为;政府构造方面的缺陷;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超过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阈限;不信任的政治心理;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位等.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