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教育是汉代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它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汉代教育对社会影响的最主要表现是:汉代官吏的群体知识化和由此导致的儒者官吏对儒家政治、经济、文化理想的自觉实践;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全民共同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5):125-128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重能力性、贯通性等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成果的学习,而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发扬光大,并且与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启发和引导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郝建平教育方法是一门高超的综合性艺术,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方法得当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笔者拟根据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学生运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学生运动汉代始有史书记载,宋明亦有典型事例。学生运动多发生于政治腐败的王朝末年,主要是太学生及诸郡生徒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争取自己的前途和出路而斗争。其形式以上书请愿,评论时政为主。学生运动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顾个人安危,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5.
韩信是一位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历史研究者颇多。八十年代以来,对于韩信的出生地、夏阳东渡的路线、汉中对策的作用、灭齐之战、要求封王封地以及韩信死因等问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3,16(2):76-80
土地制度是战国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它直接关系到对其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认识程度 ,因而前辈学者对其用力颇多 ,并有一些研究成果面世 ,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是公有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确立。上个世纪 70年代末 ,刘泽华先生以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为依据 ,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首倡“战国授田制”说 ,这一观点提出后 ,很快得到学者同仁的广泛回应 ,他们纷纷撰文表达看法 ,使这一学说得以进一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 ,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逐步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6,19(2):75-79
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表明,在这个历史阶段,不仅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而且已经出现了国家。因此,将夏代作为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亦即中华文明正式形成的时代,是比较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汉代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失为今人所借鉴之处在于:把兴办教育事业放到与发展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强调教育对绝大多数人的决定性作用,兴办教育,实施教化;“教”与“法”相结合,先德后刑。汉人重教的共识,推动了汉代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朝末年,刘邦异军突起,力挫劲敌,重建一统王朝,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当的人才政策。刘邦用人特点表现在八个方面,即对人才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善于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用人不疑,任人唯贤,论功行赏,善纳志言且知错必改,有大度的胸怀。但刘邦用武力剪除异姓王,大封同姓王亦是其人才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