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英国农民的反圈地斗争,从道义上讲,无疑具有反剥削、反压迫色调,理应给予同情。但“道义”不是说明历史问题的原则和出发点。在对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定性分析上尤其如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英国农民反圈地斗争的性质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是大土地占有者侵吞公有地、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最初是圈占农民历来共同使用的森林草地、沼泽等,接着又扩及农民的耕地。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英国宗教改革和随之而来的对寺院土地的没收,更加速了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抢到土地的国王宠臣、廉价购买土地的投机商和租地农场主,用暴力把世袭佃户赶走,吞其耕地。1640  相似文献   
2.
<正>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哪个更彻底?传统的观点是,英国革命后建立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是落后的,法国革命后建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是进步的。因而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彻底。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毫无疑问,两国在革命后形成的这两种土地所有制都是土地私有制度。但是,英国的大地主所有制实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它的经营方式和剥削方式都是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中国抗日战争和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的共同特点郝承敦1937-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和1941-1945年南斯拉夫人民抵抗德意法西斯侵略的运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南两国相距遥远,其历史和国情也有较大差异,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目前对苏南冲突的研究,仅囿于苏南两党关系的框架内进行探讨,其研究广度尚嫌不够。对此,本文认为还应从当时东西方对抗的冷战背景中进行分析。冷战中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采取何种战略等问题上的分歧,是其冲突的重要原因。从其特点来看,苏南冲突类似于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在冲突中,南斯拉夫从冷战造成的东西方对抗的态势出发,借助于西方抗衡苏联,并逐步改变其冷战态度和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亚洲铁托主义"成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其论著中仅有只言片语的论述,几乎没有专门、集中、系统的展开论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战后初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关两党利益分歧的历史事件表明,中苏两党利益的碰撞在"亚洲铁托主义"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亚洲铁托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苏南冲突和中苏交恶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第一 ,对外战略上的分歧是形成苏南冲突和中苏交恶的重要因素 ;第二 ,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的全面对抗 ,是苏南冲突和中苏斗争的突出表现形式 ;第三 ,中南两国借助于西方国家抗衡苏联 ,并开始奉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分析“列宁格勒案件”成因时,大都从苏共党内斗争,斯大林体制等方面去探讨.而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列宁格勒案件”的发生与苏南冲突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南斯拉夫要突破斯大林模式,摆脱苏联控制,苏联则要南斯拉夫照搬苏联模式,服从苏联利益,双方冲突十分尖锐.1948年初,南斯拉夫访苏代表团在莫斯科受到冷遇,在列宁格勒却受到了热情接待,并得到了苏联认为列宁格勒不应提供的经济“情报”,此亦成为“列宁格勒案件”被定为“叛国案”的主要依据.同时,苏联还在东欧各国发动了反“铁托分予”运动,并认为国内也有一个为南斯拉夫服务的反党集团,从而把“列宁格勒集团”和“铁托法西斯集团“联系在一起,制造了“列宁格勒案件”.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斯拉夫将阿尔巴尼亚作为自己的卫星国,并试图将其纳入南斯拉夫版图之中。南阿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削弱苏联在东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苏南产生矛盾。双方从利用阿党内部的代理人进行斗争,发展到两党两国之间的直接交锋。这场斗争的实质是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南主张建立以贝尔格莱德为中心并独立于苏联之外的巴尔干联邦的战略,同苏联维护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进而将巴尔干国家纳入其版图之中的战略之间的冲突,是其斗争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时代”问题,史学界十余年来都避之不谈。虽然理论界进行过讨论,但其各种观点都有偏颇。19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实为“两种制度为主的世界多种政治力量从对抗到并存、竞争的时代”,而时代主题在50年代中期发生了转换,即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有着三个方面的差异性:第一,从其性质来看,中国的抗战基本上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而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则具有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性;第二,从其抗战力量的组合来看,中国实现了国共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南斯拉夫则基本上是共产党领导的单独抗战;第三,从其抗战的规模和影响看,中国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而南斯拉夫战场仅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次战场,只能从牵制德军的意义上肯定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