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德市农业流转存在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5种形式,呈现4个特点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短期协议多,长期协议少;组内流转多,跨组以外流转少;农户之间私下流转的多,按规定程序流转的少.按土地流转运行模式可归结为托管、承包、租赁、股份合作4种.常德市农地流转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操作管理极不规范、思想认识很不适应、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经济环境不够协调等问题.建立农地流转合理机制应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创设组织运作系统,实施宏观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2.
感受南非     
我是于2002年远赴南非的。当初我对国外基本上一无所知,只是通过各种媒体对国外有了一点表面认识。在选择去南非之前,我也选择了其他国家。在没有宽裕留学资金的境况下,德国不收学费的政策对我具有不小的吸引力。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德国内政法的改变及新移民法的出台,导致大批留学生申请延迟,而我恰在其中。足足等了6个多月,无奈之下提我出了撤签申请。在偶然的机会中我得到了一条关于南非的信息,这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但对南非我并不了解,对其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更是一无所知,总体感觉就是蛮荒、落后。在理性与…  相似文献   
3.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放顶煤开采中,顶板煤的可放性是开采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放顶煤开采的主要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放顶煤开采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对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萌芽阶段,传播者主要是从业余民间艺人逐步发展而来的。到唐五代时期,传播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整个社会,就连宫廷中说唱伎艺的传播者也多讲述民间故事。并且,从里巷小语者到职业说话艺人,通俗叙事文学的传播者已经一步步走向专业化,而用白话创作通俗小说的书面传播者也已经出现在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6.
论钟馗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馗形象是横跨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连接古代和近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的文学形象,它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神化的人到人化的神两大阶段.钟馗形象的演变过程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学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魔形象的发展形成过程和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内涵、文艺审美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志强 《阴山学刊》2007,21(1):14-15
本文研究了一类反应扩散方程在非线性流量边界条件下解的情况,证明熄灭对任意初值总是会发生的,并且熄灭时间是关于初值连续的;而且证明x=0是方程的唯一熄灭点。  相似文献   
8.
VisualBasic应用程序能够响应多种鼠标事件和键盘事件。例如:窗体、图片框与图象控件都能检测鼠标指针位置,并能判定其左、右键是否已按下,还能响应鼠标按钮与SHIFT,CTRL或ALT键的各种组合。利用键盘事件编程可以编程响应多种键盘操作,也可以解释、处理ASICII字符。使用这些技术,使得我们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功能大增,使用户界面大放异彩!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介绍VisualBasic中的鼠标事件。一、响应鼠标事件通过ModuseDown、MoureUp、MouseMove事件使应用程序对鼠标位置及状态的变化作出响应。说明:当鼠标指…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可拓理论给出了可拓关联规则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使得关联规则更接近人的观点,开拓了关联规则的定义.同时在原有的APriori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可拓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通过对关系数据库建立相应的物元集,讨论物元集中一些特征与特征的关系,发现有价值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