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要保存人类,那么只有一条路,这就是走向开放社会的道路.”“开放”在组织一管理学中是指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即把它的投入一产出两头伸向环境世界.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开放”的意义实际上却是指打破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最稀缺的人才.现代社会是企业家主沉浮的社会.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积累文化资料,《晋阳学刊》从1988年第三期起开辟了《优秀企业家·企业改革史》专栏.  相似文献   
3.
论孙子战略决策的社会考察阎勤民《孙子兵法》十三篇,最重要的莫过于其首篇《计》篇。《计》篇不仅是全书的纲领,而且是研究战略问题的经典文章。《计》篇的内容,大致上分为制定战略决策和制定战略计策两大部分。其中关于制定战略决策的前半部分,分为制定战略决策的社...  相似文献   
4.
《水浒》是我国家喻户晓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如何理解和评价这部作品,历史争议很大,褒贬不一。建国以来,学术界几次讨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意见认为它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文学作品,其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其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水浒》是直接描写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政治斗争的政治读物。如果我们从宏观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水浒》(指七十一回本),就会发现它的形式是儒经《春秋》形式继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拙作《<聊斋志异>》探秘》之续篇。立论基础是:《聊斋》是一部用梦幻主义美学原则写成的文史哲一体的著作。“文”是指藻绘生动,形象诞夸;“史”是指大部分作品的内容具有实录事实的野史性质;“哲”是指这些诞夸的形象和实录的故事,立旨在图解儒释道义理,即“文以载道”或“托事说法”。因此,本文从文史哲一体的角度对《聊斋》进行宏观探讨,并集中讨论它的写作原则——梦幻主义的美学框架。  相似文献   
6.
论孙子的战略比较思想阎勤民《孙子兵法》十三篇,最重要的莫过于其首篇《计》。《计》篇不仅是全书的纲领,而且是研究战略问题的经典文献。《计》篇的内容,大旨上分为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计策两大部分。其中,关于制定战略决策的前半部分,分为制定战略决策的社会考察;...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以它奇诡靡丽的文采、曲折灵幻的情节及渊雅精深的意蕴,风靡天下,迄今近三百年,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奇峰。但《聊斋》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的写作原则是什么,有怎样的特殊体制,历来众说纷纭,始终未能弄清楚。近年来文学研究者又将它划人“短篇小说集”之列,并就其写作方法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二者之结合进行了多番的争论,但也似未能得出很能说服人的见解。笔者研读《聊斋》有年,认为《聊斋》就其性质而论,不是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走向进步的道路是开放与选择。开放与选择首先出现在人类第一种社会关系即婚姻关系中。婚姻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人类种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发展。“婚姻圈”是指人类由种族——阶级——文化所限定的通婚空间和范围,或者由地域空间所限定的通婚范围。人类的姻婚史就是不断突破原定婚姻圈的限制,向着更高更大的婚姻范围运动。婚姻圈的运动史就是人  相似文献   
9.
革命现实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学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文学创作尽想和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文学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清除极左路线在文学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突破僵化的理论模式和创作模式,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回归,并在坚持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开拓、创新,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为“两个文明”的建设服务。这里,仅就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社会科学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加速社会发展的管理科学上,用以完善国家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社会发展政策以及研究开发智能,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基于上述目的,目前日美等发达国家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兵法要典《孙子》十分重视,尤其是军事界和经济界,更把它视为指导军事战争和经济竞争的必读物。本文旨在从宏观角度探讨《孙子》的管理思想,并试图以它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