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特殊语音是超出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集中体现了汉语运用和演变的复杂情况,是汉语言研究的特殊视角。汉语特殊读音研究应该综合应用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音转理论和现代西方鼍通语言学的音变理论,还要结合社会心理、民族习惯、语言接触等语言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汉语字词历时"感染--替换"是指在语言文字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一些词(字)的音、义等要素由于相同相近或相关而发生了相互感染,使感染后的字词的读音、意义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同现象,在以后的使用中,人们重新约定,从历时的角度看,就是被其他词(字)所替代.这种替代不同于"假借"、"引申"、"孳乳"、"变异"等变化模式,我们把这种语言文字演变方式叫做"感染--替换".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子里黑, 草四时青”的“ 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 汉”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 ”,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此字的形体和读音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荨麻”,宋人张邦基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将“ ”视为“荨”的异体字,这样“ ”字就获得了第三个意义:“荨麻”.同时,“ ”和“荨”两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产生了感染和混同,现代汉字“荨”行而“ ”废,个别字典把“ ”作为“荨”的异体字。诗中“ 草”应为“荨麻”,是一种毒草,这样解释才符合诗歌的整体义蕴。  相似文献   
4.
汉语特殊语音研究可以丰富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语文教育、广播电视播音、古籍整理和出版,特别是对汉语语音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汉语特殊读音是汉语汉字发展的见证,蕴涵着丰富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特殊读音的处理应该在三个前提下进行:一是研究古今语音演变规律;二是调查实际语音情况;三是要根据不同特殊读音形成的情况予以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5.
陈会兵 《学术论坛》2006,(3):197-200
声母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中古、上古、近代和现代汉语声母发展演变的概况,梳理了汉语声母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到汉语声母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陈会兵 《学术论坛》2006,(1):201-204
《切韵》系韵书①是我国中古时期为诗文创作调平仄、定押韵而作的,对当时的文学语言起着实际的语音规范作用。影响所及,对汉语语音的逐渐统一和后世的语音规范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语音规范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现在和将来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除草》诗描述了一种令人望而生畏、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毒草;白居易《送客南迁》中的“[艹燅]草”是他在南方生活的一个“困苦”之事。一般注家对杜甫所除之草和白居易的“[艹燅]草”或语焉不详,或理解错误。杜甫所除之草与白居易《送客南迁》之“[艹燅]草”都是荨麻,是一种毒草。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途径即声转、韵转、调转,声母在古代称为"声纽",是汉语音节的"枢纽",声母的变化是汉语语音变化的关键因素,汉语词语衍生、古籍训释、语音发展都跟声母关系极为密切,运用"声转"理论结合韵转、调转理论,可以说明汉语语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字注音方法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汉字音节认识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汉字音节内部构成认识的深入,汉字注音方法一步步走向科学、精密.汉字注音经历了音节整体描述,声、韵二分的反切注音.音节中切分声调的纽四声法注音,注音字母和拼音方案等音素注音等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当时学术背景和条件的反映,多文化碰撞是汉字注音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汉语特殊语音处理一直是“语同音”的重要内容,我国东汉时期开始兴起语音研究以来,语言文字学家、经典注疏家都非常重视,也提出了一些处理意见。在今天的学术背景和条件下,我们应该在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认识这一语言现象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更好地处理汉语特殊读音,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