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在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方面,实现由原来的直接行政控制向间接计划调控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为了尽快地建立、健全和完善间接计划调控体制,我们不仅需要贴近现实的  相似文献   
2.
1.市场是占有主体之间为增进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平等地交换占有对象的关系。市场关系是中性的。这主要是指:第一,市场关系是人类社会自始至终调节占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尽管它在社会发展各阶段的作用有所不同;第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演变与市场关系的存亡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尽管前者对市场关系的发展过程(包括平面推进和层次递进)有着重要影响;第三,市场关系包含经济活动中的平等关系和效率关系,而这两者又都是“两刃的剑”,即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不平等和效率损失;第四,市场关系本身具有自发性和计划性,尽管两者的比重可以不同。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传统所有制理论框架下,从较为抽象的层次上讨论占有与所有之间的关系,认为以人或主体的需要和客观对象的自然稀缺性为存在条件的占有具有双重属性,从而是所有者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物质生产力直接作用的对象。所有则是以占有事实为存在前提,它是社会法权关系的产物,是占有关系本质属性即排他性、独占性的独立的外化形式,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并处在所有制关系体系中较为表象的层次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单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入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结构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未来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逐步解决失业问题,成为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失业将日趋严重,必须广开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特区创办到本世纪末,特区经济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85年,为特区经济的奠基阶段。在此阶段,各特区集中力量进行了以创造投资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到!985年底,四个特区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6.3亿元。开发出建设用地约60平方公里,兴建了一批工业厂房、商业楼宇、旅游设施和居民住宅。与此同时,各特区依据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积汲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迅速发展。到1985年底,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总计]1.7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自厦门特区开创以来与外商投资相关的配套资金状况,探寻配套资金方面的问题,提出特区投资资金使用与来源的综合性政策思路。 一、直接配套资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自1982年厦门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诞生,至1988年底,三资企业已发展到475家,计划总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台湾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台商投资中国大陆推动的海峡两岸贸易发展,拉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台湾的一些所谓"夕阳产业"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台湾制造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已经逐步融入中国大陆制造业体系,两岸制造业之间的分工关系仍然向纵深发展。台湾要实现后工业化时期的结构调整,必须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尽快实现两岸"三通",二是尽快对大陆资本实行开放。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失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大量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不断上升,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失业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和社会的稳定,甚至影响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是,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重新构造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依然处于理论探索并在实践中试行的阶段。各种改革方案众说纷纭。本文拟在以往论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框架,进一步阐明国家所有制内部实行公有私营原则,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