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文学研究在近年来台湾的文学研究中异军突起,显得极为活跃.本文主要以古典文学领域内的女性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分析其研究思想的演进,并对其研究范围、特征、手段、队伍、影响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末安徽作家阮大铖的诗学主张、诗歌和戏剧创作的内容、艺术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特别是对阮氏的诗歌创作做出初步分期,并分析探讨前后期诗歌内容和创作风格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文章认为:阮大铖在明代文坛,其创作实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堪称一流,但由于他为人“奸诈贼猾”,为志士遗民所不齿,以至明清以还的所有正史·艺文志、总集、选本都不选阮氏诗文。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界开始冲破禁区,出现了少量单篇论文,但大多是针对他的戏曲作品,对于阮大铖诗歌和生平研究,可以说还处在拓荒阶段。因此对之进行综合评估和创作分期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陈友冰 《学术界》2023,(11):133-146
苏轼豪放词风和当时宋与西夏的西北战事,以及苏轼对此战事的态度密切关联。熙宁六年的“熙河大捷”促使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形成;元丰六年“永乐之败”又促使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由豪放雄壮向清壮深沉、多内心反省转变。  相似文献   
4.
苏武曾夸陶诗是“似质实绮,似瘦实腴”,王安石也称赞张籍乐府是“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也就是说,陶诗和张籍乐府,表面上香来似浅切平淡,实质却丰腴而又华彩。能把精深之思、绵绣之文以平淡通俗出之,如大巧之拙,大智之愚,这非大手笔则无法臻至。文学创作如此,文学鉴赏又何尝不是如此?一篇好的鉴赏文章,不仅需要对作者创作思想乃至文学主张的准确把握,还需要对其创作构思乃至遣词命意的体察和阐释,甚至还要发掘作品中固有但作者并求意识到的文外之旨和题外之意。它不仅需要扎实的古文字和文学功底,也不仅需要史…  相似文献   
5.
钱澄之作为明末清初的杰出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其诗文尤负重名,被誉为“诗歌古文满天下”。但因本人参加抗清斗争,诗文中又多当局忌讳之语,乾隆年间曾被禁毁,因此其诗文成就世人知之甚少。文章对钱澄之的文学主张、诗歌、散文的创作分期、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作梳理和探究,对其文学史地位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6.
论文分三个阶段回顾了海峡两岸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历程,分析了目前学科体系上存在的缺憾,对建构具有当代意识的、科学的古典文学学科体系提出自己的设想:一个独立明晰的学科畛域和稳定开放的结构体系;科学多种的研究手段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汇通;参与现实文化创造,体现当代人文关怀;张扬学术个性,重铸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7.
论李贺的抑郁气质和躁动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中唐诗人李贺的抑郁气质和躁动心态及其保护性抑制在其创作和言行中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产生这种病态心理的社会文化背景。 抑郁与狂躁是心理学的专用术语,用以表述某种心理变态的体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8.
陈友冰 《江汉论坛》2007,(4):125-128
本文对二战以后韩国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进行分期,并逐一寻绎其演进历程;对其研究队伍的组成及其学术成果进行分类探究评估;对其学术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由近年来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所引发的思考相对于探寻古代学者和作家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和接受,我们更应当重视现当代学者和作家对古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上的接受;应当重视生活环境、社会思潮、学术理念以及政治人物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尤其是时代风尚、政治人物的偏好以及所引起的学界趋奉方面研究;要重视海外作家学者对中国古典作家作品的接受研究,尤其是学者们对中外作家或研究方法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应当重视非纸质文字乃至非文学资料在历代接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梅尧臣涉农诗全面反映了北宋的农村凋敝、民生疾苦和施政上的种种弊端,揭示农民彻底贫困化的深层根源;也全面记录了北宋中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在农业史、政治史、科技史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独特的文学个性在于:不同于前代田园诗,所咏歌的就是农家生活本身,或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慨;往往采用大型组诗的方式来表现农家生产、生活的一个完整过程,或农村风物的全景,其观察问题的眼光独到并富有创新精神,都使他在涉农诗上也成为"宋诗之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