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民族主义产生和演进,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生长的前提与发展动力.在后冷战和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和保有强大的凝聚力,决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民族主义的旗帜;一个民族只有走开放、理性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认为要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改革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培育“四有”新人是它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高涨和社会日益世俗化的当代,要努力强化大学生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主义,积极引导其民族主义,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时代共同理想和忧患意识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保有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化应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只有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和现代化才会有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只有建立高度发达的具有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中华新文化,才是中华文化复兴和现代化的方向,才是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
江西文化产业近年虽有所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发展我省文化产业,要围绕江西在中部崛起和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科学规划和确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发展立足点、发展重点与发展突破口,以实现它的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并且要采取强有力的重大举措去推动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民族凝聚力的整体水平是相当高的,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迷失在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之中,不能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不能对国家、民族进行正确认知.要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民族和民族凝聚力的再认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曾经因为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等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组织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凝聚力不等于文化的吸引力,它是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因素凝聚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凝聚力也就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使自己聚集、团结在一起的种种吸引力、向心力和亲和力。这种认识要求我们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建设当代中华先进文化,要三个文明一起抓,构建和谐社会,以确保民族生存,培育出当代民族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值得人们深切关注的师生关系隔膜问题.文章阐述了师生关系隔膜的原因,提出了化解师生关系隔膜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呈现先抑后扬的运行趋势.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降态势.邓小平南巡讲话至今,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极大的增强.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就必须提升我们民族整体对他们的吸引力,必须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凝聚的核心的认同,也必须重视研究国际因素对他们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种种的历史局限性,也正因为这些局限,今天遭遇了巨大挑战。事实证明,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不能应对这些挑战。它的发展出路在于把自己转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当代民族凝聚力的构建过程。这就要求在民族凝聚力的当代建设中,我们应在体现现代性的自觉性、包容性、结构平衡性、民族化和民主化等方向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