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于1895年底奉命编练新军,很快建立起一支有七千人左右的“新建陆军”(后改名为武卫右军)。1899年袁在率所部到山东镇压义和团的过程中,又以山东巡抚名义,改编了山东旧军三十四营,定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经过八国联军之役,清政府在北方的军队,或消灭或没落,唯有袁世凯所部非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较大的发展,成为清政府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1901年李鸿章死去,那拉氏认为只有袁世凯所部军队完整无缺,可以镇慑北方。于是又将袁世凯从山东调回直隶,被任命为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奉旨实授)。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把皇帝赶下了台;而且也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产生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思想种子,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民主觉悟。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都给以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孙中山是“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和“中国民主派的旗帜。”(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周恩来同志称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  相似文献   
3.
王永江(1872—1972)字岷源,号铁龛,奉天省金县(今大连市金洲区)人。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之后,王永江先后任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财政厅长、代理奉天省长等职。王永江在全国尤其在东北和日本是一位颇有影响又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王永江是反日巨头;也有人说他是“日满一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先驱者。”现就此问题,提些看法,以就教于同行和读  相似文献   
4.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既非名门,又“无特别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仅一草莽英雄暂短数年竟一跃而为“东北王”直至“北京大元帅”,问鼎中原,饮马长江,耀武扬威,显赫一时。张作霖之所以能如此飞黄腾达,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重要因素,却常为人们忽略,即:张作霖相当注意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也是奉系军阀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下午,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相偕来见张学良,要求张立刻批准成立以常荫槐为督办的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张学良表示此事须从长计议,不应草率从事。杨、常则坚持马上决定。张说待饭后再研究决定。趁杨、常暂时离去用饭之机,张学良即向总部警务处长高纪毅等下达了处死杨、常之命令。晚八时左右,杨、常二人再次来到帅府(今辽宁省图书馆)老虎厅会客室,刚刚就座,高纪毅和谭海率六名卫  相似文献   
6.
尽管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问题尚有争论,但弥漫于全世界的硝烟,最早是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实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如今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却能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就1931—1945年这段历史,提出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张作霖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既非名门”出身,又“无特别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仅一草莽英雄,受清廷招抚后,由一清军管带而至巡防营统领。辛亥革命后,因缘时会,又一跃而为民国师长、奉省督军、东三省巡阅使,进而称兵关内,问鼎中原。最后竟自封为北京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居然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如从1911年冬张作霖开始  相似文献   
8.
张作霖与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张作霖的一生中,他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其崛起到覆灭无不与日本密切相关.这是研究张作霖所不能迴避的问题,也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张作霖与日本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他们之间既有勾结利用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随着张作霖实力的发展变化,张日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其变化过程大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海战,清朝海军精华——北洋水师全部覆没,各国乘虚要挟,迫使清廷措置重建海军:造船、购舰,任用专门人才,筹办海军处,建立海军部。然而,由于清政府腐朽,杰出人才不能始终受到重用,经费不足,计划破产,兵船起义,组建的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归于瓦解。  相似文献   
10.
清末编练三十六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参战的陆军,大部分溃散,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清政府腐败无能,在战争中暴露无遗。借大中国,竟然被比中国小得多的日本战败,这深深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员,所以从1895年前后开始,内外臣工,条陈时务,大都以“筹饷练兵为急务”,要求建立一支新式武装。清廷最高统治者从延续清王朝的寿命出发,决定采用西法,训练一支新式陆军。最先是命胡燏棻主练兵?阊≡窬扇栈聪稻А笆⒕蓖妥さ匦≌疚繁?招募壮丁,成立十营,号“定武军”。据胡燏棻奏:“此次创练新军,一切操练章程,均按照西法办理”。1895年10月清政府派胡燏棻督办芦汉铁路,小站练兵事遂由袁世凯接任。袁在接收“定武军”的基础上扩充了兵马,共达七千人,同时改名为“新建陆军”。此即所谓“北洋有新建陆军”之始。经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