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国十九年土地法在中华民国土地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科称其“体大而思精”.该法此后历经修改,体现了民国土地立法者们为实现孙中山“民生主义”之努力.以民生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探究这部土地法,从中可以获得民生主义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法理论与实践中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3.
“残疾”,在当代社会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肢体的残缺,而被认为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学文本通过塑造残疾人物的形象,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上残疾人的形象经历了从19世纪起的“恶魔化”到战争期间的“英雄化”,直至当今的“正常人”的转变.这一变化体现出了残疾人在现实世界中日渐觉醒的权利意识与社会地位变化,而塑造不同时期残疾人物形象的美国文学作品则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见证”与“协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东方书写,体现出了对东方的浓厚兴趣。批评家对于这一现象的解读通常都会由后殖民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浪漫主义诗人对东方的描写与英国帝国主义的政治、历史、文化的宏观认同体系紧密相连,带有浓重的国家政治与后殖民色彩。然而,这一传统的解读方式并不能够概括与揭示浪漫主义诗人东方书写的全部内容,浪漫主义诗人"敬仰"东方,意欲与东方"融合"的另一面也应该得到关注与重视,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挖掘他们对东方书写中的文化意义,澄清将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东方书写完全视为西方权力话语产物的误解和仅将东方视为"他者"的偏见,同时也有助于考察其东方书写的内容与方式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恤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恤刑"在现代意义上通常是被理解为与酷罚相对的、防止刑法滥施而使刑罚适中的一种制度.但是作为我们意识中存在的一种制度,恤刑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内涵显然不只是这些.其在历史的内涵上大致包括如下三种:其一,慎用刑法.其二,恤刑特指减刑.其三,恤刑一词在明际清初是指由中央派往地方审录刑囚、清理滞冤的官员,该制度始于明太祖时,于成化间定制.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印度是英国在东方最为重要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然而英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却对印度的文化普遍抱有一种鄙视和偏见的态度。这一思潮影响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于印度的看法与态度,并进一步决定了在这些诗人书写印度时采取了具有贬义的视角、内容与方式。浪漫主义诗人骚赛和济慈的代表作品中体现了书写东方的两种方式:贬低与征服。这两种方式与英国帝国主义的政治、历史、文化的宏观认同体系紧密相连,表现出了"欧洲中心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
司各特1819年创作的小说《艾凡赫》标志着其创作主题与体裁的突变,动机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司各特在小说中书写的中世纪骑士精神,是可能解开这一疑问的答案。作为团结各阶级与民族的粘合剂,骑士精神具有跨越阶级与民族的特征,对法国大革命后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阶级矛盾问题与民族冲突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彰显了司各特作为保守党人对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渴望,以及对国家认同感与身份归属感的追求。这才是他创作《艾凡赫》的真正原因以及意义所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9.
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东方书写难以摆脱传统的政治话语的束缚,浪漫主义诗人也往往被认为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附庸与御用文人。对东方的“物化”、“负面化”、“妖魔化”这类的关键词在浪漫主义诗歌的研究中屡见不鲜。然而,拜伦是浪漫主义诗人中唯一亲自游历过东方的,在他的“现实主义东方书写”中体现出了一种求真务实、矫枉过正的意识,帮助他超越了同辈的东方书写,将东方书写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