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位思想家,李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主义。审视传统文化、争取言论自由、以学术济世是他毕生奋斗的主要内容;在从“影响政治”到“涉足政治”的过程中,他完成了对传统自由主义铁限的大胆超越。  相似文献   
2.
《胡适评传》一书 ,体现了李敖对胡适倡导的传记思想的理解 ,是李敖对胡适“新体传记”理论的大胆实践。他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细密宏阔的脚注叙述 ,展示出胡适成长的大背景 ,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 ;作品语言的简约含蓄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作者摆脱了传统传记单纯评价传主的单一的审美规范 ,高屋建瓴 ,以巨大的叙事空间和含蓄的描述语言使作品充满了张力和厚重感 ,产生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论李敖杂文的主题及其演变陈才生李敖是中国台湾当代文坛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杂文作家,他以鲁迅式的踔厉风发的战斗姿态直面市井百态,权要党痼,小议弘论,有感而发。他的作品谈古论今,刺时论政,嬉笑怒骂,风趣幽默,纵横掸闺,汪洋恣肆。他能驰聘台湾文坛数十年,风吹...  相似文献   
4.
写作能力论     
引言 “写作能力”是写作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每一部写作学著作无论其体例与研究方法如何独特,都无不以提高主体的“写作能力”为目的。那么何为“写作能力”?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它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人认为它是表情达意的能力,有人认为它是“把字写规范,写清楚,把话说通顺,说流畅”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并用书面语言加以表达的能力”,还有人认为它是“把习得的写作技巧方法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新的写作情景下,完成特定的表达目的”的能力,等等。或注重于语言的运用,或注重于文面的处理,或注重于思维与语言表达技巧,或注重于技巧的技巧即“大技巧”的发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对“写作能力”的内涵展开深入的科学的探讨,对写作学的建设无疑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才生 《殷都学刊》2010,31(3):49-52
20世纪的中国文坛,鲁迅、李敖都是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他们分别站在世纪舞台的前场和后场,呼啸叫战,特立独行,在生死之间、浮沉之际、庄谐之中、显隐之内,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以文济世的神圣使命。可谓萧条异代,空谷绝响。  相似文献   
6.
我听说的写实散文,是指以记述真实的生活为主的记叙性散文,诸如特写、访问记、印象记以及记述性的纪念文章、怀人之作等等。 在散文写作前的准备阶段结束后,即在确定了散文的体裁、角度、读者、笔调后,写作主体便开始了紧张的选材、构思和表述活动。本文将以此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几个易使人模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第七法 消遣性阅读法 消遣性阅读,就是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一种轻松的以消遣为目的阅读。陈平原先生说:“躺在床上,或者靠在墙边,随手抓起一本闲书,既不想从中获得什么教益,也不想从中寻找什么资料,为读书而读书,此乃读书的最佳状态。”(《读书人语》,《随笔》1989年2期)这种阅读法就是消遣性阅读法。  相似文献   
8.
凡文章做有做法,读有读法。无法则不得要领,有法则事半功倍。大凡论阅读之文,皆宏观俯瞰者多,微观窥探者少。宏观,是指不涉具体文体的略述概论;微观则指对不同文体细类阅读的研究。小说阅读即为一例。感于此,笔者归纳出小说阅读十二法,或有乖谬,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艾青抗日战争初期创作的散文是中国抗战文学中的优秀之作 ,其作品不趋时 ,不随众 ,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用简洁朴实的描述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和鲜明生动的形象 ,运用艺术语言来抒发自己的革命情怀 ,这在抗战文学中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朱德润是元代颇具影响的画家、文学家,历朝历代对其画艺多有研究,对其文学创作则不够重视,对其诗文中渗透的文化思想更罕有论述。文章认为,朱德润诗文中渗透着他对道德、政教、人生、文学的诸多思考,是元代文化思想研究的重要史料。从其作品中,可以窥见他艺术创作的思想动因,亦可认识到他由仕而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