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聚仁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县蒋畈村(今属兰溪市)人。著名学者、作家、报人。1925年至1933年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主编过《涛声》等杂志,晚年移居香港。1913年曹聚仁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今金华一中),1915年,进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25年秋始,曹聚仁被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教育公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努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教育公平,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围绕贵州大学职业技术教育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垮越式发展的主线,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做法,以期对贵州的职业教育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3.
许德珩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楚僧),江西九江人。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1929年底,许德珩应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中凡之邀,就任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教授兼系主任。许德珩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并聘请社会学家李达(鹤鸣)、邓初民  相似文献   
4.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贵州大学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高质量、快速度、跨越式发展。坚持面向社会和市场自主办学,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学院具有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使学生成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工作岗位必要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行业为依托,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谭其骧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浙江嘉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系主任并兼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1982-1986年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第3-5届全国人大代表。谭其骧“做过两次暨南人”。第一次在1927年秋至1930年夏,就读暨南大学;第二次在1947年秋至1949年解放前,兼任暨南大学教授。他于1927年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入外文系,旋转历史系。当时任课教师先后有夏丐尊、余上沅、夏衍、林语堂、叶公超等。他的本科教育在暨南大学完成,毕业论文《中国移民史要》由潘光旦指导。他对历史地理的研究,从20年代在暨南大学求学时即开始。1933年起,他先后在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其间于1934年,与顾颉刚先生一起发起了组织中国第一个以研究历史地理为宗旨的“禹贡学会”,并创办了《禹贡》半月刊。这个学会日渐成为国内很活跃的一个学术团体,对当时学术界的影响很大,从而使我国的历史地理研究逐步开展,并促成历史地理这个学科的成长。1940年,谭其骧赴贵州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46年随校复员回杭州。1947年,谭其骧受邀兼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以“谭季龙”之名上课,讲授中国历史地理、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文化史(或中国史学史)三门课,每周八小时。从1948年秋开始,改为每两周一次、十六小时课程,直到1949年4月上旬。1981年,谭其骧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历任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顾问,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历史地理》主编等职。谭其骧从50年代开始,倾注30多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是当今内容最为详确的中国历史政区地图集,在我国边界谈判和外交、国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中央领导誉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就之一。谭其骧对母校暨南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1986年暨南大学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他因工作繁忙未能参加庆典,专门托人将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卷8套带到广州,捐赠给母校图书馆。1990年10月,由暨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行“何炳松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谭其骧以80高龄坚持出席会议两次,并作了专题发言。谭其骧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作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重要著作还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等。谭其骧的名字已经与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学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崛起是区域发展的显著现象,并且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圈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在回顾都市圈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界定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浙江空间发展的大格局、县域在都市圈发展中的定位、都市圈的边界确定等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要根据各县域不同的条件特点,分门别类地予以制度激励和政策指导,促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圈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炳松(1890-1946),字伯臣,又字柏丞,浙江金华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35年6月何炳松临危受命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直至1946年5月调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执掌暨南大学校政达10年之久,历经“孤岛”时期、建阳时期和复员回沪时期,锐意革新,主持暨南的改革、南迁、复校,将暨南大学办成了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相提并论的高校,是对暨南大学的发展影响最深的校长之一。目前暨大所用校训“忠信笃敬”为何炳松所题写。1912年,何炳松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并于当年公费留学美国,入威斯康辛大学。1915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转入普林斯顿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重大转变。发展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紧密结合贵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制度创新之路,构建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谷城(1898—1997),湖南益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1932年秋至1942年,周谷城受聘于暨南大学,担任教授,并一度兼任历史地理学系主任。1913年周谷城进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7年考进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就读。在北京读书期间,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1年大学毕业后,周谷城回长沙担任湖南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英文和伦理课教员,与在该校小学部担任主事的毛泽东成为知交,他们相互交换、借阅马列主义和进步书籍。周谷城还参加湖南农民协会,参加湖南农民讲习所,并担任讲师。1927年周谷城受毛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