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进退两难:台湾对大陆经济关系的新特征陈文鸿,朱文晖一.台湾在大陆投资与贸易的发展1991年两岸关系解冻,台商开始大规模进人广东和福建,将失去竞争力的出口产业─—洋伞、鞋类、纺织品。自行车─—迁移到大陆,并利用二手机器设备作为投资,依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  相似文献   
2.
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陈文鸿,朱文晖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过去30年里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1993年,台湾的出口达到849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亦超过10000美元。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资...  相似文献   
3.
过渡期香港产业空洞化与市场垄断化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港事顾问陈文鸿近一、二十年里,香港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趋势。第一是产业结构转型,或产业空洞化。在80年代下半期,特别是在90年代初期,香港的经济结构转型已完成,工业的重要性被服务业取代。...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的危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源于其发展的路径,台湾经济存在着重重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台湾经济中占据核心的电子产业严重依赖Wintelism的生产模式,形成路径依赖,当这种模式行将崩溃或者被取代时,台湾电子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危机;其二,在寻求电子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台湾根据既有优势选择了LCD和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制造业,但是由于没有实现进口替代,原料和生产设备仍然受制于国际垄断企业,这不但减少了企业利润,而且需要大规模进口原料和设备以满足规模扩张需求。这种产业经济上的危机将导致台湾外贸状况的恶化,加上台湾一直存在的财政赤字,可能形成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台湾的出路在于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而大陆政府则可以帮助台湾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台湾对大陆的依赖,为两岸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精英移民、城市化和珠江三角州发展战略的转变──对广东民工课题组报告的若干意见陈文鸿《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五期刊发《在流动中实现精英移民》的调查报告,对此调查报告,笔者提出若干批评性的不同意见。报告提出解决广东民工问题的建议:以精英移民为基础,在珠...  相似文献   
6.
台湾资讯电子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统一构成的挑战陈文鸿,朱文晖一.台湾经济转型的进展经过几年的经济增长,台湾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劳动密集产品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资讯、电子产业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台湾经济部工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面临过剩危机陈文鸿,朱文晖铁路运输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鉴于这一状况,中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以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为重点工程,对铁路进行了密集性投资,以求在下个世纪初中国铁路的供求有根本的...  相似文献   
8.
一.台湾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998年初,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宣布接到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委托的中央处理器(CPU)加工订单,意味着台湾半导体产业迈进了电脑最核心部件的生产领域。两年以后,台湾的计算机和半导体公司就可以完全涵盖整个计算机产业的上、中、下游全部领域,完整掌握信息产业中最核心的计算机产业。台湾资讯(信息)产业的成功发展,关键在于以下四个因素。一是台湾以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的发展替代了家用电器产业,由此开辟了在国际市场上独特的分工方向。台湾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的发展,一直继承了其传统出口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出口的港、台、韩转移因素[香港]陈文鸿,朱文辉编者按本文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重点分析了港台韩直接投资导致的“出口转移”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能力方面的消极影响。随港、台、韩在大陆的直接投资与日俱增,其出口生产能力相...  相似文献   
10.
亚太营运中心的困境陈文鸿,朱文晖外热内冷的199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台湾产业转型的带动下,1995年台湾的外贸大幅度成长,贸易总额达到2153亿美元,其中出口ill6.9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20%,是198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顺差8互.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