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评注《庄子》者,从不吝赞其文章奇绝,鲁迅归结为:"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1]于是,众多成语自《庄》而出。然而,正由于《庄子》旨玄而文奥,诸家释义大相径庭,导致源出《庄子》的成语,亦大悖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被公认为“大器晚成”的作家 ,他不为人知的早期杰作《鸡鸭名家》证明这是个误解。他“晚成”于 2 0世纪 80年代 ,仅仅是由于特殊的时代。然而他又并没有像大部分同时代作家那样被时代“耽误”,反而创作力勃发 ,这是由于他特殊的性格、学识、立场以及艺术天赋。也正是这一切 ,决定了他生趣盎然的大写意风俗画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庄子》一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寓言形象,仅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就出现10次之多。而历来对寓言孔子的理解,大都属于曲解和误解。本文以“内七篇”十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与历史记载的孔子相关言行作比较,说明庄子重塑的寓言孔子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庄子一方面批判孔子的悖道,对其息黥补劓,一方面又挟发了孔子未必自知的真德,故寓言孔子形象具有成长性:从开始的“悖道大知”到最后的“顺道真人”,庄子充分肯定孔子的天赋真德,意在充分肯定永恒天道遍在于世间万物。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其一,《示众》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1925年3月18日。除了《故事新编》,大部分“对《示众》进行生发与展开”的小说,都写于《示众》之前。那么,鲁迅为何还要特地写这篇以“示众”为惟一内容并以此命名的小说?其二,…  相似文献   
5.
记忆的魔手     
记忆的魔手汪曾祺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小说家,其作品与民俗的关系之深,在20世纪的中国作家中堪称首屈一指。无论是其师沈从文,还是公认的民俗作家老舍,创作与民俗的关系都不及他那么深入。说起来,这也许与他出生于一个民俗风味极深厚的特殊日子有关———元宵节。我相信,每年元宵为他大张旗鼓地做生日,一定在汪氏幼年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甚至与他本人事实上无关的所有闹元宵的民俗活动,他都会不自觉地以为是在庆祝他的生日,从此终其一生。他都把一切美好的记忆与民俗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把自己的欢乐与民俗联系在一起。但由…  相似文献   
6.
在《易中天中华史》这颗“文化原子弹”爆炸之前,本人虽未过多关注过易教授,但总体印象还不错。比如他的《一毛不拔救天下》,其中有易氏的风趣和幽默,更有可贵的人权与平等观念。因而受“文化原子弹”爆炸余波所及,本人也未能免俗地滋生出好奇之心:每季两卷,用五年到八年写完三十六卷本“史诗”《易中天中华史》,如果成了,那不仅是易教授自己“爽他一把”的事情,这部“一个人完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绝对应该创下什么纪录,说不定还是世界级的。  相似文献   
7.
外杂篇共17篇41次提到孔子,本文在疏理归类基础上,论列其精微或要义,辨析具争议的章节,寻绎外杂篇作者描写孔子的意图与方法,并与内篇略做比较。本文主要观点:《庄子》内篇体系完整、思想精纯,外杂篇作者不一、思想驳杂,既有准确领会内篇的仿拟与阐发,又有误解内篇的偏离与背离.但对孔子的态度基本一致:斥悖道之实际孔子,褒顺道之真际孔子,即《齐物论》“然于然,不然于不然”,“孔子改宗”遂为内外杂篇塑造孔子形象的常见模式。  相似文献   
8.
陈林群 《社区》2012,(23):11-11
《庄子》文字玄奥,意旨飘忽,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生常常以儒解庄,导致出自《庄子》的成语,大多违背原义,误用两千年至今。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庄子>一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寓言形象,仅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就出现10次之多.而历来对寓言孔子的理解,大都属于曲解和误解.本文以"内七篇"十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与历史记载的孔子相关言行作比较,说明庄子重塑的寓言孔子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庄子一方面批判孔子的悖道,对其息黥补劓,一方面又抉发了孔子未必白知的真德,故寓言孔子形象具有成长性:从开始的"悖道大知"到最后的"顺道真人",庄子充分肯定孔子的天赋真德,意在充分肯定永恒天道遍在于世间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