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毛泽东积极防御国防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战争威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冷静分析国际形势,客观看待本国实际,认真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争特点和规律,制定了一套积极务实的国防战略。这一战略打破了敌对势力的武装寻衅,实现了国家安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农业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开放化、持续和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转变。这种新趋势对高等农业人才的价值观、道德现、文化观及知识结构的兼容性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作为军队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殊地位、传统的武士文化的特质及对军人进行的崇拜天皇的奴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这种天皇崇拜意识的张扬最终酿成了近代日本巨大的民族悲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战后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岸信介的侵华思想主要是 :( 1)“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 ,必须全力经营 ;( 2 )战争的胜利必须依赖战时的经济与社会统制 ;( 3)侵略中国无罪 ,共产主义是日本大敌。这可以从三个时期进行考察 :伪满洲国阶段 ( 1936年 10月— 1939年 10月 ) ,回国入阁阶段 ( 1939年 11月— 194 4年 6月 ) ,战后重返政界及组阁阶段 ( 194 9年 12月— 196 0年 7月 ) ,主要集中在直接参与侵华战争的 6年里。  相似文献   
5.
生存主义与日本侵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涵 《中州学刊》2003,3(4):107-109
近代日本坚持民族生存至上的理念 ,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它从中国掠夺的巨量财富和经济资源 ,不仅直接支撑了日益扩大的侵华战争 ,而且壮大发展了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战后 ,战争乃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又成为日本政府始终不肯服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长期不断的对外侵略 ,在其国内确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 30年代以后 ,作为民主与和平基础的普通民众及一些进步力量也转向支持日本国家的侵略行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宣传小国的生存忧患 ,使扩张扩大生存空间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 ;源自天皇神裔论的天皇崇拜和源自武士道的忠诚意识 ,使日本国民对是非的判断和反思水平受到极大限制 ;日本近代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对民众的欺骗和毒化。  相似文献   
7.
提高村域劳动力素质,培育村域人力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村域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和特点,然后就如何提高我国村域劳动力素质提出了对策建议。提出:(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创造良好的氛围;(二)要提高村域劳动力的科技素质;(三)要提高村域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要引导农民树立新意识观。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的特殊地位、军队的信仰教育、传统的武士文化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1938年花园口决堤不是偶然的 ,有一个前期酝酿和思想积累的过程 ,有远因 ;中日双方在豫东地区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加速了这一谋略的实施 ,是个加速器和近因 ;历史上决江河以阻敌的成功范例无疑也对该决策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断升级的教科书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心理的再现。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感起始于近代,在侵华期间和战后以一贯之,现在又有了新特点,不仅存在于国家关系上,更多地则集中于经济和文化领域。造成这种社会心理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