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承祚(锡永)先生在两门年轻的学科--甲骨学和简帛学上建树良多.在甲骨学的创始阶段,先生在资料搜集与整理、字典编撰、文字考释、商史钩沉等方面的贡献为世所瞩目.与此同时,先生还致力于甲骨学的教学及人才的培养.至于简帛学,先生的成就也颇为突出,尤其是战国楚竹简、战国楚帛书的整理及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四、罗、王治学的基本特征罗振玉和王国维结交垂三十年,他们之所以能在学术上独树一帜,留下深远的影响,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治学方法。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和乾嘉以来的小学家们相比,虽也有不少共同点,如都以《说文》的研究为基础,都尊重客观事实,遵循识字、释文、断句、通读的程序来释读铭文,都采用分类法对各类器物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15),但相异之处也很多。由于他们所碰到的问题,所见到的材料(即罗氏所谓  相似文献   
3.
一、面对事实,一分为二二十世纪以来的古文字学是与罗振玉和王国维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罗、王之后,古文字学发展到现在,已有了巨大的进展。几十年来各方面的研究资料如甲骨、铜器、竹简、帛书……大量出土,比罗、王时期更为丰富;研究者的视野更为开阔,研究方法更为先进、科学。但即令如此,不论是研究甲骨文还是研究金文,罗、王的著作都仍不失为重要的参考书。而研究战国以至秦汉文字诸如玺印、货币、竹简、  相似文献   
4.
汉字起源试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的历史悠久,这是举世公认的。但它究竟萌芽于何时,形成于何代,意见就不一致了。这些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也是古文字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同志们指正。在我国,关于汉字起源问题,至迟在战国时就提出来了。《易·系辞下》就说:  相似文献   
5.
《穆天子传》是公元279年出土的汲竹书之一,经荀勖整理,释以今文,流传至今。但不识之字、疑难文句甚多,素称难读。本文作者以古文字学眼光研读此书,发现苟氏整理时若干字形隶定有误;与古文字资料相比较,有些字尚可释读。通观全书文例,有些缺文亦可补足或证明其可上下连读而无缺。全文共述研究心得十三则,末附待问之疑难字三十文,以俟高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成就的宏观概述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字的本体研究”、“甲骨文字的应用研究”、“甲骨文字的相关研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21世纪甲骨文的研究作了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的甲骨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 2 0年来 ,甲骨文研究有长足进步 ,且呈空前繁荣景象。本文从“研究的盛况”、“主要的成就”和“重要的论争”三个方面作了回顾与小结 ,以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8.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战国及秦汉时代用竹简书写典籍,由于考古发掘所得实物的证明,已毫无疑问。至于战国以前乃至商代是否也使用竹简,因尚无实物出士,一般学者大都只是笼统地作些推论。《战国楚竹简概述》(以下简称《概述》)一文说:“甲骨文、金文中的册字就象将若干条竹(木)简用两道组绳编缀成一页书之状;典字则象置册于几上,可  相似文献   
10.
董作宾所著《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甲骨学史上的著名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奠基之作。本文作者曾数度研读董文,得益至深,偶有所见,信手记之。今稍加整理,得五十五条,其中有关于卜辞释读的,有关于校勘的,有关于董说自身的完善、发展的,也有对董说有所补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