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认同是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关键环节。以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着力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形成价值观认同、务实自觉认同的物质基础、约束价值观分化。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群众路线的内涵、重大意义、历史进程、经验教训、制约因素以及贯彻群众路线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勾勒出既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脉络,以资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弗雷泽的正义理论是对“正义”概念的新阐释。在她看来, 正义在规范上是一元的, 即以参与平等作为正义的元规范;在视角上是三维的, 分别是经济上的再分配、文化上的承认和政治上的代表权;这三维的正义诉求, 必须服从于参与平等支撑起来的正义规范。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构想反映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深入研究弗雷泽的理论体系, 特别是从“再分配、承认、代表权”三维正义诉求中揭示该理论的中国式镜像, 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之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类理性的提升或提纯,它同时具备三种形态: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和日常形态。正义的价值形态为人类的社会理性确立形而上的终极坐标;正义的制度形态体现实现正义诉求的社会基本结构及其制度安排;正义的日常形态是人们社会化的心理感受,它通过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制、多样与包容、和谐与幸福等概念范畴加以诠释。无论是正义的价值形态还是正义的制度形态抑或是正义的日常形态,其实践旨趣都应在于满足正义主体的生存、发展、安全、自由、机会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正义才不会在现实生活世界沦为"乌托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