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二日第二次讲演昔陆象山先生应朱子之请。至白鹿书堂讲学。以论语孔子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和二句警惕学者。大旨以喻义喻利辨君子小人之归。谓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乎义则所习在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在利。所习在利、斯喻予利矣。故学者必先辨志。科举取士已久。为士者专注意于埸屋之得失则其志之所向、已与聖贤背驰摊而上之。则又惟官资之崇、录(?)之厚薄是  相似文献   
2.
正谊明道说     
董仲舒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儒尝称之。此卽宋儒之学与孔孟之道所由分歧之径路也董生之言盖出于管子云。贤人之身其行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此言忘计功名与董生不谋功利之意同然管与董。但言忘计不谋而已。非谓谊明道无功利之相副也。及至宋儒乃言存理遏欲。言无欲则静专动直。言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此则鞭辟向里。专为中人以上说法  相似文献   
3.
嗟若先生命世英杰拄腹甲兵藏胸冰雪剑敌万人笔泻千言六经章句背诵澜翻文可经邦。武能戡乱。肝膽照人不立崖岸名满天下道肩一身铜筋铁骨杭爽轮囷群公争罗东西南北历艰遗钜暖不及席利居众后责惟己私爱民如子所去见思游宦半生囊无一钱赢得浮名无补空传嗟若先生匪无知人人皆豪侈己独居贫儿孙满前食不宿饱自甘顑宁能佻巧道在日损德必有邻千仞倦翔返我天民  相似文献   
4.
右松贞竹孝图。长沙陈遁叟为其宗人杏骢农部之祖母姚太君作也。太君妙龄矢节。抚子承祀。诲育诸孙成立于学。贞寿九十。及见农部成进士禄养以终。天之报施善人。果不爽也。曾子谓临大节而不可夺。即可以托孤寄命之君子。太君盖其伦矣。遁叟为此图。状农部童时。总角读书。婉嫕太君之侧。太君苍颜白髮。椎髮布衫。手操灵寿杖。隐儿危坐。视农部讽诵。形情宛然。宅边孤松矗立。苍棱错落。圆盖枝撑。以象  相似文献   
5.
士之怀才负异■结不得伸于时者。往往讬于诗歌文词以自寄其意。非有冀于人之知。有所徼幸于后世不可知之名。而人之知之也。或异地而相思。或千载而仰慕。此其气类之感。若有物焉为之相引而相汲是古今文字之灵所由相续于不■而乾坤正气所以不毁于狂流奔放之会也。今天下岌岌然矣。国步颠蹶。九法沦夷。民生蹙疾未知所措。刘君粹叔。独亟亟以纂辑先正文词为务。昔官元江。刊行马悔斋  相似文献   
6.
论语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此二章圣人评定管仲之事关系古今纲常名教至为重要不可不解释详明树后学立身之准则子路疑管  相似文献   
7.
刘孝女传     
孝女名四姑衡山刘明经岳峻之子也以赢疾茹素颖慧寡言笑读书寓目成诵能篆隸耽玩佛典父遊闽两兄出就外传孝女独侍母婉顺承志母钟爱之慎择所事光绪壬实明经赴省试其家感时疠病痁孝女侍姆疾久不痊私心尤之祷于神请以身代一夕爇然芗神前割臂和药血涔涔渍襟袖急以芗灰塞创闻母呼趋入忍痛煑药以进病少瘥已而霍然然孝女自此滋惫矣既而病瘵母抚之欺日儿何赢至此循视臂创宛然窮问得实母益伤痛女卧床褥偶长吁达户外父入慰曰吾闻声出则气舒儿盍呻吟使舒乎封曰慮伤母心耳越数曰竟不起时年十有八卒之夕。  相似文献   
8.
礼运大义     
礼运全篇大旨。盖谓礼之运行。乃应时世而生。上古不需用礼。而天下大同。后世以礼为治。裁得小康。若并礼而亡之。则天下国家。必乱以危而国不保矣。此其情也。其言大同小康。特明时世之异。非有所轩轾于其间。曲礼曰。太止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言太上浑浑噩噩。人咸贵德。后世乃尚施了。施报、犹今所谓义务权利。往者义务。来者权利也。权利与义务相当。礼之所由起也。礼主对待。敬人者、人恒敬之也。陶渊明诗。「义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礼教之兴。所以弥缝世道而使之淳耳。亦此符之义也。  相似文献   
9.
重器说     
有重器于此。一人宝之愈乎。数十百人宝之愈乎。日一人宝之愈。窟室藏之。什袭珍之。虽有至亲密友莫由这窥伺而窃取之矣。虽然有大盗至一人之力不能独抗而无失也。则是一人所定宝不如数十百人共宝之为愈也盗又有大焉者至此数十百人之力犹不能御以全此重器。则此数十百人又不如数千万人共宝之之为尤愈矣。国家天下重器也。无大盗则一人能守之。无强寇则数十百人能守之。秦隋一人守之者也。周之封建汉唐之郡国镇数十百人共守之者也,西欧各国之地方自  相似文献   
10.
校管異义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法律政命者。吏民规矩绳墨也。丁云吏当为使戴云说文吏治人者也。此吏当训为治。不必改字。按丁戴二说并非文意盖言法律政令者。乃官吏人民之规矩绳墨也。故下文云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又云臣吏久守则乱。谓臣吏不守法律政令则乱也。又云罪决于吏则治即谓臣吏依法律政令则治也。此吏字即臣吏之吏。不必改为使。亦不必训为治。九守第五个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