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凯里(1793-1879年)是十九世纪中叶早期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代表作是《社会科学原理》(写于1857至1860年间).当时是经济利益调和论甚嚣尘上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放其出笼的历史背景是,阶级斗争日益采取公开的威胁的形态,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广泛传播.这股反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凯里外,还有英国的西尼耳、法国的巴师夏.他们攻击古典学派,其目的在于摧毁从李嘉图理论中寻找理论前提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专门评价了凯里本人及其学派的理论特征,即他们"只是想用各种博爱的词句来人为地加快美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英国式的发展."本文力图辩证地全面地评述凯里的经济利益调和论,以及凯里  相似文献   
2.
当前极有必要用完整的关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来指导和建立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与西方范式理论的比较,提出关于转轨型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总体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3.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包括GDP统计体系在内的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和相关的宏观调控理论,而理论基础先后有凯恩斯经济理论,把知识和技术纳入内生变量的新增长理论以及区分发展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论。本文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中国一度盛行的“GDP崇拜”或“GDP情结”和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4.
“概念(认识)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本质”,“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作为《资本论》的最初草稿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以下简称《手稿》),它所阐述的关于资本概念的辩证法,正是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矗立其上的资产阶级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辩证运动的反映。这就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在四十年代发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伟大宣言,开始彻底摆脱一般抽象的论证形式和科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模式"是具有中国形态、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产物.同时,"中国模式"要求规范性与全面性解读,旨在最终取代危机缠身的全球资本主义整合模式."中国模式"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在表现.从众多中西相关研究中全面梳理有关"中国模式"的科学界定,可以有力地证明独树一帜的"中国模式"没有"克隆"当今世界主流发展模式,更以自身不断演变有力地证伪"历史终结论"与"华盛顿共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随之从治理战略和制度创新中凸显其在基本经济制度、体制转轨、发展道路及对外开放层面的制度机理与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领域新近又增添几簇引入注目的奇花异葩。这就是傅殷才教授撰写的《加尔布雷思》(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当代西方主要经济思潮》(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和《现代西方基本经济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它们是作者多年来从事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教学和科  相似文献   
7.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1773—1836年)素来不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所称道和器重。马克思则深刻地阐明了他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詹姆斯·穆勒是李嘉图同时代人中创立学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尤其改革开放30余年的实践--"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在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p208)--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已初步奠定了中国经济学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转轨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已具备时代所赋予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所塑造的现实的品性.本文重点解读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及其特征和取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历经百余年数十次国际范围内的大论争而经久不衰 ,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原创性。概括起来 ,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态度无非是坚持、重建或否定三种主要派别。本文重点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规定性 ,并从论战史的角度总结和反思在坚持中求发展的原则和途径 ,即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新情况下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和“硬核”,并通过与现实的结合与耦合 ,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价值之上的生产方式。劳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兼评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居民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在收入分配差距上凸现出扩大化迹象.西方权威的库兹涅茨"倒U理论"不能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本文力图正确地阐释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差距成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