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运用时间学理论,对运动训练中的时间效应进行了阐述,认为时隔效应表现为运动训练时间的周期性,漂移效应表现为运动训练时间的针对性,链式效应表现为运动训练时间的连续性,相关效应表现为运动训练时间的关联性.充分认识运动训练的时间效应 ,有利于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成绩.  相似文献   
2.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以反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它经历了70年的传承演进和三代学者的批判、重建和综合,已在方法论、宏微观经济学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3.
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将成为21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研究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学术新动态,看到较之主流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存在更强的综合潜质和理论创新前途,它们之间某种科学整合有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提供全新的研究范式和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4.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危机和未来的经济学主题不仅促成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而且使多元主义成为该运动的焦点问题。应该看到经济思想成长过程中的多元主义传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方法论基础。必须站在经济思想成长的一般规律高度重视多元主义;从广义方法论角度理解多元主义,科学定位主流经济学和数学工具,探索多元主义实践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物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与物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之间存在复杂的内生动态耦合关系。文章借助PVAR模型展开分析,结论显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对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的正向影响表现为拉动效应,且效应显著,体现为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不断扩张;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出对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的正向影响表现为需求效应,但效应较弱,极易被创新引发的替代效应抵消,体现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不断收缩;拉动效应和需求效应共同抵消了替代效应,是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从替代效应、拉动效应和需求效应三个方面理解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把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认识社会总就业水平提升的内在机制,为实现“稳就业“”保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贾老师,您不仅是国内学术界对西方演化经济学的最早研究者,被一些年轻学者称作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先行者,而且我知道,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也是您一手介绍给国内学术界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经济学界一直以追随西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为荣,而您却一直反对这种潮流,  相似文献   
7.
公有制的实现既涉及客体方面的形式问题,也涉及主体方面的发展问题。公有制主体的二重性矛盾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践的基本矛盾。主体需要通过两个环节完成二重性的历史统一:能力的普遍提高和经济民主原则的信奉贯彻。研究公有制主体发展特征无疑构成把握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架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要论断不仅突出了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价值,也把包括私营经济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层次上予以确认。那么私营经济究竟在多长时间内,多大程度上与公有制经济相容?这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规律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时间再认识 1.私营经济的存在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两面性。流行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有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与之相适应,这是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这种观点只看到现代生产力向集中化、大型化发展的一面,没有看到还有向分散化、小型化发展的另一面。而小型、分散的生产正是私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探究数字经济、就业(用失业率衡量)与劳动收入份额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三者间存在联动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一方面,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整体就业,但其实际效果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呈现抑制作用。此外,失业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负向关联,二者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说明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对数字经济的反馈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0.
在人均资源持续减少,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在下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在下一世纪30年代人口达到最高峰值时实现粮食和农产品基本自给,这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迎接这一挑战的唯一武器是农业科学技术。 一、国际农业科技革命向中国农业的挑战 回顾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以现代育种和化学技术为代表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孕育了一个世纪,带来了本世纪中叶的农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又出现了新的重大突破,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术,以及化工、新型材料和自控等现代化技术,展现了21世纪农业发展的图景,从而开始了一场新的更为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技革命。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8页)。中国农业发展不能再走土地扩张和劳动力巨大投入的歧路;相反,科技投入和培养出广大的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才能创造出农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