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甲骨文“更”字从丙从支(字形见附图注①)。在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1085页)中把它录在《说文解字》所无之列,没有释文。在诸家关于甲骨文的著作中也没有考释。只有于省吾先生在他的《甲骨文字释林》(以下简称《释林》)中明确指出:更即古文鞭字(详  相似文献   
2.
阐述《殷契粹编》的成书和学术价值;郭沫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普及甲骨学的奠基作。  相似文献   
3.
殷墟甲骨文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现,最早考订购藏甲骨文的人,是清末金石学者王懿荣。这是自甲骨文出士至今90年来,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但在近年来,关心此事的同志,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异议,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了讨论。 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发表了王襄先生1955年的遗稿——《簠室殷契》。文中提出:“世人知有殷契,自公元1898年始(即清光绪二十四年)”的论断。随之有的同志提出,认为在目前出版的几种甲骨文书籍中,“谈到甲骨发现一事时,有的不甚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自殷墟甲骨文出土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天文学研究作出了贡献。甲骨文确实给我们提供极为丰富的天文气象资料,而这些资料是在众多的象形文字中反映出来的;还有在商代不同时期的卜辞,记录了天文、气象变化的情况。今将有关的象形文字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已经是自成体系的学科--甲骨学.尤其是殷墟甲骨文(不排除西周甲骨),经过百年来中外学者的辛勤努力,坚韧求索,已经应用在我国文史学科领域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我国的文史研究推向前进.但是,在当今的文史研究中,又存在对甲骨文应用不够的地方,甚至有的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6.
释“若”     
若(ruo)而灼切。《说文解字》释:“若,择菜也。从(屮屮)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屮屮)。”按,着字甲骨文写作■甲四一一,它也是每字的变体,写作■前四、二七、二。从书写形式看,象人跪着理发疏顺形,是个独体象形字。本义是顺。  相似文献   
7.
《卜辞通纂》郭沫若撰著于1933年1月,5月在日本出版。今年是这部在甲骨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著作出版60周年,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甲骨文研究自1903年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刘鹗的《铁云藏龟》问世以来,相继有1904年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考释著作——孙诒让的《契文举例》问世。在此之后的著录著作还有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菁华》和王国维的《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著作有罗振玉的《殷商贞卜文字考》、《殷虚书契考释》、《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还有王国维的《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殷周制度论》。王襄的《 簠室殷契类纂》等。这些甲骨学研究著作的发表、出版为《卜辞通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在音韵学领域中,解决殷商音系问题,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因为材料所限。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现今在学术界通用的上古音系,是采用王力先生的学说,以《诗经》为最早资料,推断所得的上古音系,视之为周秦音系。因为殷商音系没有定论。也只好用这个上古音系去解决殷商文字的音韵关系。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