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主要检阅一九八九年以来《文心雕龙》研究的状况。对于一九八八年以前“文心学”的演进及发展,牟世金先生的《‘龙学’七十年概观》(载《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七年第三、四期及一九八八年第一期),李庆甲、汪涌豪先生的《建国以来〈文心雕龙〉研究概述》(载《复旦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总结,不必加以重复。总的说来,如果回顾四十年来的情况,多数人认为,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文心雕龙》研究进入兴盛期,而到一九八三年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时达到高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1888年4月给玛·哈克奈斯的信,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典型问题的五封信件之一。它在对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概括时,着重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学说。这是人类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原意,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十六年前,我曾和郭志今同志合作,草就过一篇有关这方面问题的短文。为了探求真理,这里,愿意再谈谈自己的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论研究如何在现有基础之上向前推进一步,使之出现新局面,这是近年来广大古代文论研究者十分关注并正在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问题的提出,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思想领域的活跃,古代文论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生气,一大批新人的成长以及具有新意的论著的问世,都说明了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逐步发觉,不少论文依然停留在原来论述的范围,使用的方法也千篇一律,而缺乏突破性的进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包括《文心雕龙》在内的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撰写了不少文章从各种角度做过具体的分析,毫无疑问,这些文章对于我们认识并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都会有所帮助的。但是,我认为仅仅停留于此尚有不足,还必须把问题深入一步,即要从分析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及思维方式的特质入手,这样才能透过表层,达到在实质上认识并把握的目的。“天人合一”既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观念,又是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它影响着哲学、科学、文艺等各个领域,作为  相似文献   
5.
评刘勰的“六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的《文心雕龙》,上继先秦两汉文学理论的成果,下开千余年来封建社会文学理论的先河,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巨著。“体大思精”、“弥纶群言”,是它的显著特色。由于它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又因为系用骈文形式写成,内容旨深意远,文字简约隐晦,给人们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样,就对古典文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古典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剖析,以批判地继承、适应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需要时,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揭示、探求它原有术语、概念、观点的意蕴,弄清它的本来面目。否则,南辕北辙,古为今用就根本无从谈起。对刘勰的“六义”说,自然也应做一番探求意蕴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蒙太奇是赋予两个静态画面以运动(即思想)的手段”,这是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在《一个电影工作者的回忆》中所说的话。①当然,动静转化不仅是电影的法则,它适用于一切艺术。可以说,动与静的文艺辩证法,对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艺术创作,是概莫能外的。动静结合,固然是为了丰富艺术表现力,但从根本上说,这种结合的产生却是为了  相似文献   
7.
美学及文艺理论史上的这一桩笔墨官司,是人所共知的。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自己的理论著作《艺术论》中提出:艺术就是感情的表达。普列汉诺夫在名为《论艺术》的著作中纠正道:“不,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毫无疑问,人们更多赞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因为他对于艺术本质特征的揭示,更符合于客观实际。列夫·托尔斯泰和普列汉诺夫争论的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恰恰相反,感情(情)和思想(理)的关系是文艺创作的重要规律,因而,情与理构成了文艺辩证法的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8.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所有社会科学部门都产生了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揭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美学科学也是如此。尽管人类滋生审美意识、探讨美学问题,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却是在鲍姆嘉敦于一七五○年出版《美学》一书之后。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从它的成立到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美学科学才在伟大的变革中正式诞生。所以,马克思是真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始人、奠基者。 列宁曾经以近代西方哲学为例来说明哲学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变革的意义:“哲学上的‘圆圈’:……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的这一原则告诉我们:第一、哲学上按其对思维与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第二、这些不同倾向的学派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出现,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而构成螺旋形前进的“圆圈”。第三、他们都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因而为马克思主义所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列宁提出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说明美学史的发展规律,适用于说明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夏诸文化融合的结晶,《文心雕龙》不仅受《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著作的影响,而且在《淮南子》中汲取了重要的营养,这一点,可在其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找到足够的证据。据此可以认为,《文心雕龙》对道家思想的借鉴是以《淮南子》为中介而实现的,其具体过程大体是:《老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的美学研究园地里,因耕耘勤奋而得到可喜收获的,蒋孔阳同志是其中的一位。多年从事美学教学工作,撰写美学论文,翻译《近代美学史评述》,出版《德国古典美学》,出席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这是他致力于美学研究留下的足迹.目前,蒋孔阳同志已潜心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美学基本理论的钻研基本告一段落。在这样的时候,他把自己关于美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美和美的创造》,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