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丹与书画     
赵丹最初是学画的,他是上海美专艺教系的学生,那时候校长是刘海粟,算起来,他是一九三三届的毕业生,可是他当时忙于搞校外的演剧活动,没等结业就被明星影片公司拉去当演员了。以后,他在舞台、银幕上大大出名,不过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解放后他一直是上海美协的会员。一九七八年元旦,白杨一早就到了赵丹家里。因为在六天前(十二月二十六日)为纪念毛主席八十四岁诞辰,她和赵丹在上海文化广场同台朗诵长诗《中南海的明灯》。白杨因此回想起一九三六年和阿丹合拍《十字街头》,当时两人尚是彷徨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全书以清末小说结尾,他将我国外患内乱已处于极端严重危机时期所盛行的小说,深刻地分析其优缺点,并抓住其时代特徵,“别谓之谴责小说”。又说“谴责小说其作者则南亭亭长与我佛山人名最著。”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科学论断。书内所写南亭亭长李伯元和我佛山人吴趼人的两篇小传,每篇只用了三百多字,就概括扼要地叙明了他们的生平及其著作。文中提到的李伯元“芋香印谱”和吴趼人《还我灵魂  相似文献   
3.
《家》三题     
故居 今年五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文系联合主持的巴金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我应邀参加前向巴老辞行,他因年迈体衰,未便前往,却热情地祝愿我在他的家乡生活愉快,我感谢他的好意,便问起他在成都的老家,他笑了一笑说:“现在变成战旗文工团的团址了。” 我在成都由四川省作家协会的谭兴国同志陪我去正通顺街九十八号战旗文工团,其实巴金故居在这里只剩下一株桂树和东边长约八十公尺的一堵青砖砌成的墙基,别的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4.
南亭亭长李伯元的《中国现在记》,类似他的《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和《活地狱》,均属晚清谴责小说的力作。但因《中国现在记》在报上连载时没有作者署名,又没有写完,也未出过单行本,李伯元去世七个月后,另一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为亡友写传,虽曾说到李伯元尚有此作,可是长期以来,这部小说就不像李的另外三部谴责小说那样受读者注目。三十年代初,阿英写《晚清小说史》时,由于他“无法获得李伯元曾经作过这部小说的旁证,颇疑是吴趼人误记”,还不敢贸然写进史内。直至1938年冬,即上海的“孤岛”时  相似文献   
5.
《海天鸿雪记》是一部写妓女生活的吴语小说,1899年6月起由上海游戏报馆以单页每月分期刊印,随报出售,这也是当初报纸附载长篇作品的一种方式。1904年又由上海繁华报馆出版单行本四册,卷首有茂苑惜秋生序,每册五回,每回约三千字,共二十回,故事并未结束。作为李伯元的作品,它比1903年的《官场现形记》和《文明小史》的发刊要早四、五年,可以说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后来再没有见到李伯元用吴语写过别种小说,它又是他唯一的一部吴语小说。  相似文献   
6.
因为中国电影是由上海哺育成长起来的,它势必与这个十里洋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本文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并叙及中国现在电影与上海的关系,与美国电影的关系,以及与民营影片公司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六——四七年在上海大革命失败,郭老避居日本,是从上海出发的,十年之后,“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郭老回国抗战,又是从上海开始的。所以经过八年抗战,郭老又到上海,上海人民都有对他重回故地倍增亲切的感情。郭老是一九四六年五月上旬到上海的,我在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去拜访了他,是吉少甫同志陪我去的。那时老吉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也从重庆迁移到了上海,有出版全套郭沫若文集的计划,我曾把几本郭老过去在泰束、光华、现代等书店出版的早期著作,送给他们备用,当我知道敬仰已久的郭老到了上海,很想见见他。老吉征得郭老的同意,满足了我的要求。当时他住在虹口区溧阳路,是沿马路有木栅门的一座日本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