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福建特有的文化多样性,使其民间信仰有多神教的特点,并由此产生了"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应扬利抑弊,使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人口指标是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传统型民族繁荣是人多力量大,现代型民族繁荣则以现代经济、人口素质等为指针。从明清时期进入定居农业时代以后,畲族人口以不断扩大人口基数的线性上升方式展示民族的繁荣。21世纪以来,畲族人口发展转向现代化演进,民族人口的结构得到优化,人口的质量有了极大改善,人口的寿命大大提高,全新的畲族人口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 福建畲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分布大势已趋稳定,并呈现出区域特征,而作为畲族社会基本组织细胞的畲族社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学者依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将福建畲族分作四大板块,大致勾勒出福建畲族的地域特性。 位于闽西永安市的青水畲族,由于历史上迁徙路线的特殊性和所定居区域汉族地域性文化影响的差异,显现出自身的特性,其中最为显著的则是宗族观念在青水畲族民众思想观念中的积淀。这种宗族观念既受汉民族宗族思想的影响颇深,又是畲民族情结的隐性表露。 作为一支脱离主体群落的散居畲民,青水的钟姓畲族几百年来始终以一个完整的群体生活下来,严密的宗族社会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尽管语言、服饰、习俗等民族特征已不显著,但是民族的认同感一直未变。  相似文献   
4.
清代福州满族社会教育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福州旗营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纯粹的军事教育,逐渐演变为文化军事教育并重的形态,其是一种军事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育制度,其目的只有一个,为清政府的统治培养自己的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5.
明代以来,畲族开始大规模迁移到汉族地区,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汉族地区的民间俗神、世俗化的各路尊神进入到畲族的信仰世界.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地处海边的厦门钟宅畲民接受妈祖信仰,开始供奉妈祖神灵.清中期以后,闽东靠海的个别畲族地区也出现了妈祖信仰.此外,在福建山区也发现畲族妈祖信仰的例子.受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畲族的妈祖信仰偶发因素较多,传播面不广,一般而言,畲族信奉妈祖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6.
满族的传统信仰是盛行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由祖先亡灵所形成的鬼神观念以及人间的各种疾病与死亡造成的恐惧,是萨满教神灵观念的核心,清代福州满族家庭普遍有供奉祖先的习俗。由于萨满信仰与福州巫觋文化在宗教思维方面相近似,加上瘟疫流行的历史背景,痘神珠妈成为两种信仰文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回族人民始终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保卫祖国,赶走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抵制日本侵略者分裂我中华民族的阴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者欲征服中国,培植亲口势力,与满、蒙一些上层贵族相互勾结而成立的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联合委员会”,妄图分中华民族。这给中国的抗日事业造成重大损害。当时回族在西北地区具有雄厚的军事、经济实力。回族散布在全国各地,民族意识又很强。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多次派遣特务和亲日分子到西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