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未能消除对人类未来的两大威胁 :大量的失业和不平等的恶化。两年前亚洲开始的经济危机为贫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画了问号。这次货币金融危机其实应该叫作“发展危机” ,原因有三。其一 ,它袭击的几乎全是发展中国家 ,而工业化国家非但幸免而且得利。其二 ,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先锋为害最烈。其三 ,“亚洲虎”的经济能否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很成问题。竞争与体育比赛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要求规则公平 ,裁判不偏心。政府以及贸易谈判者以为有这两条就够了。他们忘了还有一个根本的因素 :需要知道怎么比赛 ,需要教育和训练的时间。成功的关键是获得信息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当代的城市和城市系统已经各有千秋到了社会科学家乃至实际工作者必须发明新概念、涉及新思路的地步了。世纪之交 ,城市社会政治体系的发展出现深刻的断裂 ,程度不亚于二次大战之后的那一次。城市越发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角 ,其增长和管理自有动力。城市经历巨变 ,快速的城市化造就了庞大的城市 ,也造成运转失灵 ,个性全无。中上阶层与底层边缘居民的政治经济鸿沟日益扩大。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城市也沦落边缘 ,那里的居民对无法满足他们期望的民主体制越发不满。1 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城市峰会即第二届人居大会 ,议论之广正说明了…  相似文献   
3.
当代亚太地区社会转型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国际移民的快速增长。人口流动有各种形式,包括永久定居、短期劳务移民、高技能人员流动、难民流动以及家庭团聚。移民的目的地包括北美、海湾国家,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虎"国──流入该地区的移民正日渐增加。很多移民并未记录在案,女性移民的比重正在增大。以往的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移民的短期经济影响以及规范方面。但移民实在很可能成为该地区社会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移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常常使得官方控制移民的政策难以实行。正在发生的计划外定居对移民输出国和输入国都产生重大影响。该地区一些国家的学者建立了亚太移民网络,旨在研究这些问题,引起公众对移民问题的关心,并为政策制订者出谋划策。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转型管理项目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它的目标和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期所辑多为 2 0 0 2年 5月 2 7、2 8两日在巴黎教科文总部举行的研讨会上首次提交的论文。那次会议是由“自然的占用和社会化”课题组召集 ,并得到法国科研中心、联合国“地方和原住民知识体系”项目的支持。人类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济济一堂 ,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探讨原住民知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自从当地和原住民的传统生态知识在《生物多样性公约》2 1款中得到首肯 ,他们在管理其自然资源方面的角色已取得国际上的承认。不过 ,让不在权力中心的人到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发言 ,跟让舞台自己去讲述它们的故事、把握它…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的兴起、现代国家的治理以及沟通能力的发达,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科学与治理的互动(维特罗克,1989年)。曼海姆最早注意到了近代政治与科学的渐次结合(1936年,第36页),他指出,“……政治,起码打算让人接受的政治形式,是徐着一层科学颜色的。”反过来,科学①以及知识的生产.也颇受到政治的影响。过去20来年里,政府和科学都经历了不小的变化,二者的互动大为增强。合法的政体以及国家机器治理国家的方式历经修正;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文献所说的从统治(government)向治理(governance)…  相似文献   
6.
集权与异化     
起码对非洲大陆而言 ,问题的根本在于 ,如何在国家实体内协调看似不能协调的因素 ,如何让经历各异却被殖民历史所硬扯在一起的各个民族、被怯懦平庸且无力纠正旧边界过错的第一代领导人所耽误的各个民族和平相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的"社会代谢'与"开发自然"说的是社会与环境间的关系,探讨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代谢指社会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与产出过程,即自然资源的开掘。加工、存储以及最终作为废料的排放。"开发自然"指改变自然系统使之用于社会的活动。文中对五个工业国家的代谢问题做了实证性分析。这些国家在人均物质消费方面的相似,可以看做工业社会代谢的写照。作者参照了狩猎一采集社会以及农业社会的代谢,发现工业社会的代谢增长非同小可。作者还考察了一个社会能量代谢与能源需求间的关系以及该社会开发策略的限度。例如,植物生物量的生产力如何限制农业社会的能量流动,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人口的增长。文章最后讨论了工业社会如何理解和对待其可持续问题。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本期《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的主题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 ,由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专家就这个“重大转型”的所在环境、所具意义发表意见。它涉及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知识经济的根基 ,在于对教育、培训、研发、软件以及信息系统的大规模投资。这种经济特别仰仗新的信息技术———不光是为了个人之间的通讯往来 ,还为着造成新的知识。这一切导致了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蒸蒸日上。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面前 ,组织也好 ,共同体也好 ,个人也好 ,都只有用新技能新本领武装自己 ,才有望在动中安身 ,变中发达。看来 ,挑战的形成与教育培…  相似文献   
9.
评介《神圣的欢爱:性、神话、肉体的政治》黄纪苏文斯勒这部书帮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社会怎样看待性?神圣呢还是邪恶?快乐呢还是痛苦?展开一点: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看待它?什么样的社会那样看待它?为什么?再展开一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人类学自问世起就与一种全球过程相联系。这过程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西方扩张越出了欧洲界外,二是说欧洲以外的地方受了西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逐渐西化。人类学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两种需要。一方面,欧洲新出现的民族国家中留存着村落社会和族群群体,他们的风俗习惯需要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对于欧洲以外的民族,西方既然要与之通商、驻兵或传教,就得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人类学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面临一个问题:它那套收集前文字社会资料的基本方法——参与式调查,既然是西方所产,便一定只能为西方所用么?作者以为不是。他指出人类学当初所以成长为一门学问,就在于它能够放眼他方,摆脱欧洲的旧框框。今天的西方早不是16世纪的西方。作者将其定义为四种因素的合成。世界的西化于是即可视为其中一种或全部因素的扩张。所以今日人类学的处境与当年已大相径庭。人类学自出生以来所经历的蜕变、所开辟的天地证明它能够创建一种超文化的眼光,再不以某一特定的文化为观察全人类的坐标。社会人类学不再与其出生地西方的利益血肉相联。这门学问既不日薄西山也非危机重重——虽然不少人类学家倒真是面临此种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