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论晚清的改革与社会变迁黎仁凯晚清实行的改革,从道光、咸丰问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的“自改革”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及实行的点滴改革算起,历经平天国内的革故鼎新,洋务新政,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等重大改革运动。虽然这些改革均以不同程度的失败而告...  相似文献   
3.
黎仁凯  王向英 《河北学刊》2006,26(3):104-108
曾国藩幕府与张之洞幕府作为晚清两大重要幕府,在对传统幕府的改革、网罗人才、主幕关系、幕府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和继承关系。例如,奏调、札委制由曾国藩开始,张之洞继之普遍实行;两人都保举大批幕僚为官;主宾间经济关系分离;幕中多为文人学者等。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品性等方面的差异,曾、张幕府又各有特色,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曾幕重地缘关系,张幕重学缘关系;曾幕多道学先生,张幕多奇才怪杰;曾幕忌用洋人,而张幕中则吸纳了大批洋人;张之洞对幕府制度的改革比曾国藩更全面,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反帝爱国精神是不容否定的.其反侵略爱国思想至少表现在反对外国教会势力的侵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领土、主权和妄图瓜分中国,反对清政府妥协投降、不平等条约及烟毒泛滥,参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几个方面.应历史地、具体地看待义和团民扒铁道、砍电线杆等斗争方式,就此过分渲染团民的落后愚昧,从而得出否定的结论是不公允的.义和团民纷纷进城有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义和团运动体现的朴素的爱国主义,其英勇斗争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足令后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一部知人论世的力作──《洋务之梦──李鸿章传》读后黎仁凯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史学界一直把他视为反面人物,概以“干古罪人”定论。近些年来,研究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对他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与知识分子黎仁凯洋务运动是晚清咸同之交一批先觉知识分子倡导发动的早期近代化运动。这批知识分子大多是曾追求科举功名的士子或由科举仕进的官僚士大夫,也有社会绅士。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接触了西学,洞达时务,深具忧患意识,力主通过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他...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在京、津、保三角地带形成高潮。本文提出运动高潮的主要标志有三:一是团民开始捣毁铁路交通线与大规模抗击清军,二是大量团民从农村涌向中心城市,并造成了城市的无政府状态,三是清廷宣战后团民纷纷到官府挂号注册,形成了看似“全民皆团”的社会现象。本文的宗旨是对这些标志作系统的论述,并对其是非得失作出具有历史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史学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凡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国家,无不重视史学。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就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中国近代史,认清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几年来,作为文科基础学科的历史学为教育部所扶持,在国内高校中建立了一批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的是培养更多的史学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见,史学是一l’1不可或缺的学科。那么,史学究竟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呢?首先,历史是冷却或凝固了的现实,研究历史能为指导现实、预测和开创未…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农民逃亡是历代常有的社会现象。秦汉以来,史籍的记载屡见不鲜。或称为“流人”、“流民”,或叫作“浮客”、“浮浪人”等。到了唐代,史书多称逃户,逃户问题成为唐代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唐代的社会经济,逃户不容回避。因为逃户本身作为劳动力,它同生产关系的某些变革休戚与共。逃户的消长,作为衡量当时阶级斗争状况的一个标尺,它同农民起义又息息相关。本文试就唐代逃户的状况、人身隶属关系的变化及其与农民起义之关系等方面作些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论太平天国时期的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绳在谈如何深入研究太平天国史时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太平天国,而且要研究太平天国这一时期。”这确实是中鹄之论。受此启发,笔者感到,太平天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尚缺乏综合研究,值得认真探析。因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不是因偶发事件一哄而起,而是经历了多年的组织准备;它的发动者和领导人不是落草为“寇”的草莽英雄,而是诵读经史,曾梦昧追求科举功名的士子。无独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