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的书稿《文学创作心理探珠》的一章,探讨的是作家创作的心理体验问题。文章通过创作现象透析心理体验的实质。本文选取了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逐层深入地子以心理阐释:创作有捷径吗?关键在于独特的心理体验;佳作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生命体验的绝唱;作家为何自杀者多?乃是生命体验未能“分隔”为审美体验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屈原的《离骚》进行精神分析。从香草与飞天的症候出发,探察诗人的焦虑轨迹,从而分析出掩藏于史籍的一场“《离骚》诗祸”,并通过对《惜诵》的精神分析作了印证。文章认为,“《离骚》诗祸”是中国第一大诗祸,《离骚》是屈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他的创作的分水岭。《离骚》写出了中国文人最痛苦的灵魂,却成了最动人心魄、最具个性的中国和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4.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 ,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 ,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 ,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 ,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 ,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5.
文学走向边缘化以后,为了文学的生存和它的读者效应,出现了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没有历史的“历史小说”,假冒武侠的“武侠小说”,取媚庸俗的“通俗小说”,似乎构成了文学的繁荣。然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在于美的发现和创造,尤其在于原创性,而且它的认识功能也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谢道弋先生以73岁的高龄,深厚的功底,创作的58万字的长篇小说《躁动》,就是有力的证明。《躁动》一开笔就把视角对准日本侵略者投降带来的新变化上,直叙述到解放战争的4年间所发生的故事,又以长江中上游的一个小镇———河湾镇为视点。而视点人物主要是教育界的一…  相似文献   
6.
卢柟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位著名文学家,但他的生卒年有关文献却语焉不详.本文从内证和外证几个方面,对卢柟的生卒年进行了初步考查,确切地考证出了卢柟的生卒年时间为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相似文献   
7.
学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科理论界在学风方面存在学术腐败、学术浮躁、学术消极现象。学术腐败表现为:学术与权力、学术与金钱的交换;“跑”课题,“跑”职称,“跑”科研奖,“跑”硕士、博士点成风;花钱买学历、买文凭;以学术之名,行敛财之实。学术浮躁表现为: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深入实际,不认真调查、分析,靠拼凑出成果,缺乏真知灼见和实际价值;跟风跑,不专心,滑到哪里是哪里;轻率、盲目地套用国外或别人的观点或理论,脱离研究实际。学术消极表现为:过分夸大社会问题;缺乏信仰和信念;雇佣思想严重,理论联系“实惠”;崇拜权力与金钱。对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必须下工夫清理整顿,以净化我们的学术环境,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