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241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210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过广义哈密顿系统和观测器方法研究了一类非光滑复杂网络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消除了非光滑项,得到了光滑的误差系统,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将文献资料与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及第 四纪地质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得知: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发生洪水属历史事实;传说时代我 国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普遍遭遇洪水灾害,各地水灾具体性质存有差异;发生洪水的根本 原因在于自然因素的状况即主要是气候的变化造成的,但早期人为活动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很可能是造成某一地域局部范围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具有三大基本特征, 即: 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内在一致, 它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历史发展过程的客体制约性与主体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它为唯物史观赋予了辩证的理论品格; 人的自由解放与历史进程的高度一致, 它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明确的价值指向。这三大基本特征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使唯物史观与其它一切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作 ,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就其内容而言 ,都处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内 ,为时代所限 ,她本人也不具备当代女性那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男性作者占绝大多数的宋代词坛上 ,李清照的女性身份及其词作的女性视角和话语 ,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 ,在真实地展现女性生命体验这一点上 ,又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另一境界。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作品的特殊光晕(aura),解释他何以能够凭保守的姿态赢得普遍的赞美。希望在解读了小津电影的根本情节、主要色彩和精神结构后,能够回答这么一个问题:小津何以不再可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学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图书馆学者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我国图书馆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知识经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图书馆学应以人为本,朝着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各个学科整体发展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7.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叛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许多电影片名意译、改译的现象,借助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来分析和解释英语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叛 逆”性,通过分析英语片名汉译中几种“叛逆”的表现和“叛逆”的误区,指出在片名翻译时要紧扣对原文文本——原 片名和影片——的分析和了解,并且要严格贯彻“目的论”法则。  相似文献   
8.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背景作用下,显得尤为鲜明突出.它不仅完成了与东坡言志耆卿言情的构体开派,而且成为北宋词雅俗嬗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论述 ,力图说明它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重要性 ,旨在引起人们对此关系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长期积淀下来,使之固定地带有纤细绵柔、明丽清润、朦胧迷离、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等审美特征。心物相契的“雨”意象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等,以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