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素养是一个现代人基本素养的一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生物科学素养必然成为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本文从生物学教学的角度深入地思考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六种方式.倡导探究教学;贯穿生命科学史的教学;改革生物实验教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提倡生物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从“韦伯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方法 ;宗教伦理价值观与近代资本主义的起源 ;制度安排对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影响”等方面 ,概略地描述和分析了韦伯的思想 ,即韦伯探讨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西方而不是起源于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东方 ?对韦伯探讨这一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基本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说  相似文献   
3.
源于贵州省黔北地区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西部欠发达、欠开发落后省区农民群众为改变家乡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在实践中创造的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设想。本文是课题组在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黔北地区旺草镇"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实证分析个案,探索"贵州省乃至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报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时代需求为赵树理文学主张和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肥沃的土壤。抗日战争大环境、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对赵树理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 ,说明了时代需求是赵树理文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童年经验对赵树理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形成了赵树理固执的难以更改的生活习性 ,导致赵树理小说创作更加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特色研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特色研究的理论渊源和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特色研究的科学内涵、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近代以来,世界最大历史事件,莫过于社会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由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近代以来虽然在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进程中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现代化梦想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仁人志士和全中华民族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世纪中期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实现了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性社会变迁。21世纪,中国各族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按照党的十六大规划的蓝图,根据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一定会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相似文献   
9.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关于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我们要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把科学发展观与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结合起来,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努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上,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相继颁布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但对农民工的权利伤害还是禁而不止。十多年来,“农民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社会的极大不公平现象。现阶段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遭遇的不平等境遇及其原因是什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