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文章运用Copula函数拟合贷款收益率联合分布函数,通过K-S检验选择最优Copula函数度量贷款间的违约相关性,建立基于Copula函数风险控制的贷款组合优化模型。优化模型避免了由极端事件发生引起贷款同时违约的高风险;解决了现有研究基于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假设存在低估风险的问题;解决了采用联合违约概率度量违约相关性时由于违约数据稀少而影响模型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便捷追踪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的努力程度和成效,揭示碳减排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2001—2020年44 502份公司年报分析,从结构优化、节能增效、固碳工程和管理保障四个维度对企业碳减排行动开展定量评估,并构建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发现过去20年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力度持续上升,且与国家减排政策紧密相关。节能增效行动最早开展,管理保障行动在2020年有爆发式增长。发电行业和终端高耗能行业企业碳减排行动积极,国有企业在减排行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从行业内部看,发展规模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把碳减排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减排行动指数揭示了企业对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的响应速度、力度和方式,可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付莹 《社科纵横》2005,20(6):95-96
中国《合同法》在承继传统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从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但在其性质、适用条件、效力和附随义务等方面,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且在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凸现出立法的某些不足.文章仅就上述内容表述粗浅的看法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因我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对不同违约形态下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问题作出较全面而周详的说明,再加上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正确适用相关法律带来了困难和疑问。故必须分清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和违约行为之根本区别,以及如何在不同违约形态下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绿化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要想成功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相关部门应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实际情况,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善已退化的自然环境,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本文分析了节约型园林的几种类型,论述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了构建节约型园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付莹 《社科纵横》2004,19(1):59-60
刑法第 2 0条第 3款规定了“特别防卫权” ,但实施“特别防卫权”必须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或“致命性暴力”的存在为前提。同时 ,“特别防卫权”也应有“必要限度”的限制。否则 ,毫无约束的“特别防卫权”会助长公民滥施私刑 ,导致刑法偏离公正轨道 ,从而动摇国家刑罚权的统一行使和存在根基。  相似文献   
7.
浅议商业贿赂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商业贿赂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虽然它与其它形式的贿赂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之处 ,但因其独具特性而截然有别于后者。实践中往往有将二者混同的误解 ,本文意欲在商业贿赂与其它贿赂形式的比较中较清晰地揭示商业贿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作为全国首个经济特区,率先对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本文系统梳理了一系列的变革实践与成果,及其对地方立法和我国相关法律的突破性贡献,分析了其在高度城市化和土地资源短缺时期的探索实践活动对全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条件、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粗疏,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理解和运用上的困惑。文章在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相关重要理论问题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付莹 《社科纵横》2004,(4):86-87
宪法是根本大法 ,但其实施如得不到保障则如同“闲法”。宪法保障的核心是宪法监督 ,而宪法监督的核心是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有事前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等 ,其制度安排涉及违宪审查主体、客体、模式和程序等。其中 ,如何设计具有相对独立地位、较高权威的违宪审查主体 ,则是确立良好违宪审查制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