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早期中国的诗产生于歌唱,以口头创作并靠口耳相传.在东周时期的文献中,"诗"这个术语有双重含义,既指<诗>,如<诗经>,又指"歌"(一种艺术样式).至于<论语>与其他文献的大纲中的所谓"学诗",系贵族子弟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但是,"学诗"的真正意思又是什么?由于<诗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中或许最为重要的一部,并由于保持乐与诗为一体的口头(或半口头)创作的传统手法,"学诗"被假定为意指"学唱<诗经>中的诗歌".笔者对这种说法思之有年,感到益发不能令人满足.这些诗歌究竟是如何表演的?我对此问题孜孜以求,兴趣日增.本文拟通过分享可以被演唱的诗歌曲调的或多或少的创造性重构中的某些发现,设想一下<诗经>中的诗歌的实际演唱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