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读者互动参与创作,这是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趋势.西西的小说召唤读者积极参与幻想,形成了想象增殖文体.她在卡尔维诺基础上创新,共同之处在于组接故事片断,故事增殖发展;不同之处有三:一是"蝉联"主位推进和"递归性"增殖的差异,二是艺文互涉与文本互涉的差异,三是读者主动和与被动参与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比较了<色,戒>的原著小说与改编电影,探究语言话语与视觉叙述如何再现可叙述与不可叙述之事,文字文本中的视角与再现模式如何被视觉文化与视觉想象塑造,文字文本如何策略性地引用并改写视觉图像,小说与电影具有怎样对立又融合的悖论关系,两者的视角和效果是殊途同归还是并在歧出.  相似文献   
3.
西西是一位受到评论者关注较多的作家.文章抓住作家创作中对"括号"的喜好,透过文字修辞表象分析解读作家的用心和所起到的文学效果,并从多声并置、自爆虚构幻象的后设小说、异时异地并置的空间叙述三个角度揭示出西西小说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徐志摩诗歌景物描写的创新意识,论述徐志摩自然观的中西文化根源及其景物诗的现代诗美特征:表现强烈的自我存在,取景造境富于绘画感和音乐感,诗歌风格富于现代的灵动感。  相似文献   
5.
凌逾 《探求》2023,(4):56-66
新时期以来,中国各种当代文学思潮此起彼伏,思潮研究与史论研究齐头并进,从时段史、地段史、主题史、文体史走向跨界史、文化史研究,未来或可拓展出跨媒介史、人工智能后人类思潮、生态思潮、翻译史、汉学史、世界华文文学、丝路文化史、跨文化融界等思潮研究,新科技时代的审美主潮将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写实主义小说也常吸纳新叙事法。李彦的《海底》擅长运用信息延宕或压制的断点,制造悬念侦探效果;采用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融合叙事法,穿插诗词,营造异度时空,再现华人在海内外文化撞击下的心灵交战;巧用叙事频率、伏笔铺垫等中外叙事妙法,增强故事韵律感。早期华文文学多为留学生文学,李彦开拓书写海外女性求职立足、自我赋权的奋争经历,捕捉海外华人的心灵焦虑,切准当下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5年底,西西荣获“世界华文文学奖”,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此殊荣。1999年,香港作家西西凭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西西的创作独具特色,声誉日炽,研究西西的成果丰硕。本文从童话写实、本土寓言、艺文互涉、性别视角、时空浓缩和零度经验等角度,扫描梳理台港澳和大陆研究西西的论文和专著,谋求开拓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风云90年,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的语言哲学转向语境中,西西和黄碧云谋求建构女性的自我赋权话语:一是重塑语言,巧用命名权,破除污名;二是反叛传统的父系书面语言体系,创造口述史叙事体,建构女性集体叙事权威;三是改写父系历史故事,反叛传统父系文学批评的偏见,自我赋权,体现出后经典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中国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9.
空间叙述显示出小说叙述的新转向.本文以西西与略萨的跨媒介思维为例,对此进行了阐明.西西从电影和绘画角度分析略萨的结构写实,并加以突破,在叙述文体上吸收现代电影技法,形成了蒙太奇文体.西西与略萨小说创作的共同之处在于:并置同时异地场景,压缩时空.其不同之处则在于:第一,西西更自觉从现代电影中吸取新元素;第二,西西发扬了中国文化"立象以尽意"的传统和汉语语法意念优势的特点;第三,西西具有自觉的空间叙述变革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旧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新趋势。跨媒介叙事整合文学艺术和媒介科技,创造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文学新形态,独辟蹊径求创意,开拓人类叙事能力的新可能性。跨媒介叙事作为新现象,有必要归纳总结其普遍方法、难点应对、流转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