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政治史的视角对中国革命史的有益探讨———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一书评介李良志史会来1991年日本外国语大学教授、法学博士西村成雄出版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一书。该书的付梓,是日本关西中国现代史学会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革...  相似文献   
2.
史会来  连永新 《学术交流》2004,3(2):157-161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特别是从1940年下半年起,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军需民食的供应极度匮乏。为支持抗战和稳定社会,中国共产党采取减租减息政策和发动大生产运动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而国民党把粮政纳入战时轨道,通过实施田赋收归中央和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等政策也渡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3.
论史迪威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事件”和史迪威本人,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外史学界几十年来热心讨论研究的问题。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迪威忠实执行了美国对华政策,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对华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他之所以被召回国,是因为他未能适应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本文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一) 罗斯福决定召回史迪威,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完全走上了由扶蒋抗日转到扶蒋反共的道路。这虽然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但“扶蒋”这一点是不变的。 对于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美国国务卿赫尔曾解释说:“对中国,我们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有效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近代以来,封建礼教便不断受到冲击与批判。日本人侵中国后,对中国以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却备加推崇,并以殖民主义的强盗理论加以重新解释。一时间沦陷区封建礼教泛滥,迫使人们在遭受武力压迫的同时更兼受思想的奴役。东北沦陷后,儒家经典和孔盂学说受到日本侵略者青睐。在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封建礼教得以猖厥盛行。伪满洲国“独立”时,标榜的旗帜是众所周知的”王道乐土”。所谓“王道”即“先王之道”。它的创始人正是孔子。两千多年来,先王之道一直是统治者解释其统治合理性的思想工具。在伪满洲国《建国…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研究中只重视战争实际进程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日军军事战略的特征、忽视日军的主观指导以及这种指导与战争进程间的差异,分析了日军军事战略的变化,认为迟疑、反复、任其自然发展是日军军事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战略,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日军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同时,竭力推行了诱降政策。虽然诱降政策只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次要手段,并以破产而告终,却曾起到了动摇和分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助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妥协倾向,干扰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恶作用。 战时,日本统治集团把诱降政策作为重要的政治“谋略”。为之奔走的某些人将此称之为“和平工作”。 其实“和平工作”,绝非“在战争状态下,由个人或一些人通过秘密交涉,谋求恢复交战国之间和平关系的政治尝试或其经过.”①而是由日本统治集团指导的、企图借助战争形势用交涉或谈判的方式,诱使中国投…  相似文献   
7.
论沦陷区殖民社会的亚权力结构─—汉奸帮会史会来,夏潮帮会与土匪,本不属社会政治权力的范畴。不仅如此,因帮会团体对社会正常统治秩序的反动,历来便是社会统治者所治理的对象。但在沦陷区殖民社会里,帮会团体的相当部分,在侵华日军的军事威逼和政治利诱下先后汉奸...  相似文献   
8.
在抗战时期的华北沦陷区 ,“新民主义”是日伪统治者进行思想奴役的工具。以此为指导思想 ,“新民运动”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运动形态 ,并成为沦陷区社会教化的一大特点 ,也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思想领域的一个特有的现象 ,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