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结合并购重组的一般理论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2006年到2013年并购活动的特殊实践,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述并购重组绩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三峡集团今后的发展提供可鉴之处,同时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之路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快节奏、高效率的职场中,如何为自己"减负"?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沙特博士提醒,注意一天中的关键时段,能远离压力和烦恼。早上不要与人争执如果一大早起来就抱怨家人把洗手间弄得又脏又乱,或者因为上班路上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与人争论不休,那么全天的压力指数一定大大增加。美好的早晨,我们需要深呼吸几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画名作赏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仅体现于创作方面,亦体现于以欣赏活动激励创作活动方面。本文主要对国画名作赏析资源建设进行概述,并对国画名作赏析资源建设的具体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结合敦煌本《搜神记》原卷、前人校议及相关工具书对部分篇章可议之处再校,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5.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综合分析与该法律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地方(或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的联系,就以该地方(或国家)的法律为法律关系的准据法。与以往的法律选择原则相比,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更加科学、公正和灵活的特征。目前,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冲突法上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已在诸多领域通过立法与实践的形式加以确定和应用。通过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作用与局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客观评价,可为今后的冲突法研究指明方向,对冲突法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持久的指导作用。国际私法上的最…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是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19世纪中后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也是作为中国现代戏剧臻于成熟的关键人物。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较早接触并深受影响的外国剧作家正是易卜生,其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卓越的戏剧艺术水平,也是将易卜生戏剧理论进行选择接受之后形成的。而在这种选择和接受过程中,实则贯穿着曹禺自己对于时代特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建立辽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人口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线性回归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人口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效率的提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GDP的增长与人口数量的增加都将会提高辽宁能源的消费量,而在能源匮乏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维持辽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并提出辽宁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保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论法制中的技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法制和技术的内涵。提出了技术有着推动法制发展的价值这一核心观点 ,并从立法、司法过程、法律观念和法律方法论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 :技术的发展 ,促使“技术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客观上促进了传统立法概念、范畴、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深化 ,促成了新的规范形式和立法体制 ;现代技术为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法律推理等司法活动越来越充分地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手段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法律观念和法律方法论的不断进步和更新  相似文献   
9.
李吉宁 《理论界》2006,(1):86-8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利益结构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弱势群体的利益和社会公益日益被市场边缘化,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这就为建立当代中国社会法体系提出了客观要求。建立与经济法体系和政治法体系协调配套的维护、巩固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及其体制的社会法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及其体制稳定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大众信服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新闻语篇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引语。文章以英国《卫报》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为语料,重点分析了引语的话语来源及报道中大量出现的直接引语,力图揭示新闻媒体如何借助引语传递观点并隐秘地表达其主观倾向性。通过分析发现,新闻媒体更倾向于截取他人话语中与自己观点和立场一致的信息;为了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媒体对绝大部分话语来源进行了明确标示,但有时却会刻意修改话语来源而使被引信息更符合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